1. [单选题]治疗感染性休克,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是
A. 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
B. 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
C. 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酚丁胺
D. 肾上腺素或多巴酚丁胺
E. 肾上腺素或多巴胺
2. [单选题]下列关于滴眼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适当增加滴眼剂的黏度可延长疗效
B. 一般滴眼剂不得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
C. 手术后用滴眼剂应保证无菌
D. 滴眼剂的pH值应该控制在5~9
E. 手术后用滴眼剂不得添加抑菌药
3. [单选题]常见于霍乱、副霍乱的是
A. 稀糊状或水样粪便
B. 米泔水样便
C. 胨状便
D. 黏液便
E. 乳凝块便
4. [多选题]关于临床用药安全性评价的基本原则正确的是
A. 不良反应小
B. 不良反应类型少
C. 不良反应具有可逆性,容易纠正
D. 不良反应可预测
E. 不良反应可预防
5.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胸腔走向手指末端的是( )
A. 心、肝、肾经
B. 胆、胃、三焦经
C. 心、肺、心包经
D. 心、胆、小肠经
E. 肺、脾、胆经
6. [单选题]15个月的小儿用药剂量为成人的
A. 1/18~1/14
B. 1/14~1/7
C. 1/7~1/5
D. 1/5~1/4
E. 1/4~1/3
7. [单选题]针刺背俞穴时常选用的体位是( )
A. 仰卧位
B. 侧卧位
C. 俯卧位
D. 仰靠坐位
E. 俯伏坐位
8. [单选题]以下药物中主要在肝脏代谢后才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是
A. 阿昔洛韦
B. 氟康唑
C. 地西泮
D. 利巴韦林
E. 金刚烷胺
9. [单选题]紧脉的主病为( )
A. 寒、痛、宿食
B. 宿食、瘀血
C. 表证、瘀血、痰饮
D. 寒、痛、痰饮
E. 寒、痛
10. [多选题]下列药物中通过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而发挥疗效的有
A. 氨苯蝶啶
B. 磺胺嘧啶
C. 乙胺嘧啶
D. 甲氧苄氨嘧啶
E. 甲氨蝶呤
1.正确答案 :A
解析:治疗感染性休克首选的血管活性药物是去甲肾上腺素活多巴胺。故选A。
2.正确答案 :D
解析:供角膜创伤或手术用的滴眼剂应以无菌要求配制,分装于单剂量灭菌容器内严封,或用适宜方法进行灭菌,保证无菌,但不应加抑菌剂或缓冲剂。除另有规定外,滴眼剂要与泪液等渗,并根据需要调节pH值,pH调节剂应尽量选用缓冲体系,泪液pH为7.3~7.5。磷酸盐缓冲液:pH在5.91~8.04范围,适用药物有阿托品、毛果芸香碱等;硼酸盐缓冲液:pH在6.77~9.11,可用于磺胺类药物。滴眼剂如为混悬液,混悬的颗粒应易于摇匀,其最大颗粒直径不得超过50μm。
3.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粪外观的临床意义。米泔水样便由肠道受刺激,大量分泌水分所致,见于霍乱、副霍乱等。黏液便见于小肠炎症、大肠炎症;胨状便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乳凝块便常见于儿童消化不良;稀糊状或水样粪便常见于各种肠道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腹泻,或急性胃肠炎。
4.正确答案 :ABCDE
5.正确答案 :C
6.正确答案 :D
解析:据成人剂量折算表:1~2岁的儿童用药量为成人剂量的1/5~1/4。
7.正确答案 :C
8.正确答案 :C
解析:地西泮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去甲地西泮和去甲羟地西泮等亦有不同程度的药理活性,地西泮主要以代谢物的游离或结合形式经肾排泄。阿昔洛韦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主要经肾小球和肾小管分泌排泄;氟康唑尿中原形排泄可达给药量的80%以上;金刚烷胺在体内不代谢,90%以原形经肾排泄;利巴韦林能滞留于红细胞内,主要由肾脏排泄。
9.正确答案 :A
10.正确答案 :CDE
解析:许多病原微生物不能直接利用现成的叶酸而必须自身合成,其合成的主要步骤是利用二氢蝶啶、L-谷氨酸、对氨基苯甲酸(PABA)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形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的催化下形成四氢叶酸,后者则参与嘌呤、嘧啶、氨基酸、核酸的合成,并最终影响菌体蛋白的合成。磺胺类药物(如磺胺嘧啶)与细菌所需的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使敏感菌的二氢叶酸合成受阻,从而影响核酸合成而抑制细菌生长繁殖。而磺胺增效剂甲氧苄啶(TM)是细菌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TMP能选择性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与前者合用双重阻断敏感菌叶酸代谢,抗菌作用增强数倍,甚至出现杀菌作用。抗代谢药甲氨蝶呤主要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抑制,使嘌呤核苷酸和嘧啶核苷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一碳基团的转移作用受阻,最终达到阻碍肿瘤细胞DNA的合成,而抑制肿癣细胞的生长与繁殖。抗疟疾药乙胺嘧啶可抑制疟原虫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影响疟原虫叶酸代谢过程,阻碍疟原虫的核酸合成,导致疟原虫的生长受到抑制。氨苯蝶啶是利尿剂,与叶酸代谢无关。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