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高热、胸痛、咳铁锈色痰最常见于
A. 肺炎支原体肺炎
B.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C. 病毒性肺炎
D. 肺炎链球菌肺炎
E. 葡萄球菌肺炎
2. [单选题]女,26岁。患重症肌无力5年,因感冒后肌无力加重,大量服用溴吡斯的明后出现流口水、大量出汗、肌束颤动、腹痛。此种表现是由于
A. 神经肌肉接头处Ach兴奋传递加速
B. Ach毒蕈碱样作用亢进
C. Ach烟碱样作用亢进
D. 乙酰胆碱(Ach)神经元的后发放
E. 中枢Ach神经元传递减慢
3. [单选题]女,65岁。门脉高压病史10年,可能的并发症不包括
A.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B. 痔疮
C. 腹壁脐周静脉曲张
D. 下肢静脉曲张
E. 腹膜后静脉丛充血
4. [单选题]初产妇,28岁,妊娠34周,恶心,呕吐,腹胀,黄疸轻度,乏力,诊断妊娠合并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该患者的治疗是
A. 立即隔离、保肝治疗
B. 立即剖宫产
C. 无须特殊处理,等至顺产
D. 人工引产
E. 严密监护下继续妊娠
5. [单选题]脑血管畸形中最常见的类型是
A. 静脉畸形
B. 海绵状血管畸形
C. 动静脉瘘
D. 毛细血管扩张
E. 动静脉畸形
6. [单选题]初产妇预防急性乳腺炎的措施错误的是
A. 防止乳头损伤
B. 防止乳汁瘀积
C. 保持乳房清洁
D. 哺乳后用温开水清洗乳头
E. 抗生素预防感染
7. [单选题]治疗尖端扭转型室速时,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A. 镁盐
B. 普萘洛尔
C. 普罗帕酮
D. 异丙肾上腺素
E. 利多卡因
8. [单选题]急性胆囊炎术中发现胆囊内有多发绿豆大小结石,宜采用
A. 胆囊切除术
B. 胆囊造口术
C. 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
D. 括约肌切开术
E. 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
9. [单选题]维持组织液生成量与回流量平衡的机制是
A. 改变毛细血管前后阻力比
B. 多余的生成部分经毛细淋巴管回流
C. 毛细血管通透性发生改变
D. 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
E. 毛细血管交替性开放和关闭
10. [单选题]在高疟区成人预防疟疾常服用的药物是
A. 氯喹
B. 卡巴胂
C. 磷酸伯氨喹
D. 甲硝唑
E. 吐根碱
1.正确答案 :D
解析:咳铁锈色痰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链球菌引起,病变累及一个肺段以上肺组织,以肺泡内弥漫性纤维素渗出为主的急性炎症。病变起始于局部肺泡,并迅速蔓延至一个肺段或整个大叶。临床上起病急骤,常以高热、恶寒开始,继而出现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呼吸困难,并有肺实变体征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等。病程大约一周,体温骤降,症状消失。该病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
2.正确答案 :D
解析:后发放可发生在环式联系的反射通路中。此外,在各种神经反馈活动中,如随意运动时中枢发出的冲动到达骨骼肌引起肌肉收缩后,骨骼肌内的肌梭不断发出传入冲动,将肌肉的运动状态和被牵拉的信息传入中枢。
3.正确答案 :D
解析: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存在有四个交通支:胃底食管下段交通支、直肠下端肛管交通支、前腹壁交通支、腹膜后交通支,门脉高压患者可出现上述交通支的曲张,但不包括下肢静脉曲张。
4.正确答案 :A
解析:妊娠合并轻型肝炎时与非孕期相同,注意休息,加强营养,高蛋白,积极保肝治疗。
5.正确答案 :E
解析:脑血管畸形有4种主要类型: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静脉血管瘤和囊性动脉瘤。其中以动静脉畸形最多见,约占半数以上。
6.正确答案 :E
解析:哺乳期不能乱用抗生素,很显然.用抗生素预防急性乳腺炎是错误的。
7.正确答案 :C
解析:普罗帕酮对有传导阻滞、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相对禁忌或慎用。尖端扭转型室速为非持续型多形室速的一种特殊类型。心动过速间歇短阵反复发作,频率200~250次/分以上,QRS波群形态变化明显,主波方向时而向上,时而向下。发作多始于前一个心搏的T波或U波上,也可发展成频率更快、持续时间更长的室速发作,甚至演变为心室颤动。常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后者发生于低血钾、低血镁时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如奎尼丁、胺碘酮、丙吡胺等)、氯喹、锑剂、咪康唑和三环类抗抑郁等药作用时,也发生于严重心动过缓时。紧急处理,争取在最短期内控制发作,可选用药物治疗。如伴有休克,可先给予或同时给予升压药物。与此同时应作好直流电同步复律的准备,并给予必要的病因治疗。故本题答案为C。
8.正确答案 :E
解析:保胆取石,其基础是在胆囊结构和功能正常,而且保胆取石术后结石易于复发、再次手术难度增加,此病例不适合保胆取石,所以应腹腔镜胆囊切除,创伤小、恢复快,再施以T管引流,以利于病情恢复。故选E。
9.正确答案 :B
解析:影响组织液生成量与回流量的因素有四个:①毛细血管血压;②血浆胶体渗透压;③毛细血管通透性;④淋巴回流。可见多余的生成部分经毛细淋巴管回流是正确的选项。其他选项都不正确。
10.正确答案 :A
解析:1.氯喹:能杀灭疟原虫红细胞内期裂殖体,作用快而强。是控制疟疾症状的首选药。乙胺嘧啶:乙胺嘧啶能杀灭各种疟原虫红细胞外期,对红细胞内期未成熟的裂殖体有抑制作用,对已成熟的裂殖体无效,故有预防作用,但对临床发作控制的效果较慢。因五个备选答案中没有磺胺嘧啶,所以选择氯喹较为妥当。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