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溶剂溶解范围最大的是
A. 丙酮
B. 甲醇
C. 乙醚
D. 苯
E. 氯仿
2. [单选题]不需要加热的提取方法是( )
A. 渗漉法
B. 回流法
C. 连续回流法
D. 水蒸气蒸馏法
E. 煎煮法
3. [单选题]某注射液为胶体分散系统,若加入到含大量电解质的输液中出现沉淀,是由于( )
A. 直接反应引起
B. 混合的顺序引起
C. 缓冲剂引起
D. 盐析作用引起
E. 溶剂组成改变引起
4. [多选题]《中国药典》中,溶液后记注的"1→100"符号是指( )
A. 固体溶质1.0g,加溶剂100mL制成的溶液
B. 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100mL制成的溶液
C. 固体溶质1.0g,加溶剂成100mL制成的溶液
D. 固体溶质1.0g,加溶剂成100mL制成的溶液
E. 固体溶质1.0g,加水(未指明何种溶剂时)100mL制成的溶液
5. [多选题]国家基本药物的来源是
A. 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
B. 上市的新药
C. 地方标准再评价后的品种
D. 国家批准进口的药品
E. 试生产的新药
6. [多选题]下列属于第二信使的有( )
A. 环磷腺苷
B. 环磷鸟苷
C. 肌醇磷脂
D. 钙离子
E. G蛋白
7. [单选题]下列关于剂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剂型系指某一药物的具体品种
B. 同一种原料药可以根据临床的需要制成多种剂型
C. 同一种剂型可以有不同的药物
D. 土霉素片、阿司匹林片、醋酸地塞米松片等均为片剂剂型
E. 药物剂型必须适应给药途径
8. [单选题]以下关于剂型重要性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B. 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C. 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D. 剂型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E. 剂型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
9. [单选题]局部用散剂的粒度要求
A. 过七号筛的细粉重量不应低于95%
B. 过六号筛的细粉重量不应低于95%
C. 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的总和不得过供试量的8%
D. 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五号筛的总和不得过供试量的15%
E. 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六号筛的总和不得过供试量的20%
10. [单选题]《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硫酸庆大霉素需检查其中C组分,检查方法为
A. 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B. 薄层色谱法
C. 可见分光光度法
D. 气相色谱法
E.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11. [单选题]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加入硫酸铵的作用是( )
A. 作固化剂
B. 调节pH值
C. 增加胶体的溶解度
D. 作凝聚剂
E. 降低溶液的黏性
12. [多选题]下列化合物属于初生代谢产物的是( )
A. 糖类
B. 蛋白质
C. 叶绿素
D. 核酸
E. 黄酮
13. [单选题]下列关于药典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中国药典》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B. 《美国药典》简称USP,《英国药典》简称BP
C. 《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施行时间是2010年1月1日
D. 药典收载的制剂品种比市售品种少
E.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14. [单选题]以下关于药剂学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以病人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安全用药等,与临床治疗学紧密联系的新学科
B. 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C. 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边缘学科
D. 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E. 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使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15. [多选题]颗粒剂的特点为
A. 飞散性和聚结性均较小
B. 附着性较散剂大
C. 流动性好,有利于分剂量
D. 服用方便,可适当加入矫味剂、着色剂等
E. 必要时可对颗粒进行包衣
16. [单选题]《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制药工业用筛的"目"数是表示
A. 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 每分米上筛孔数目
C. 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 每英尺长度上筛孔数目
E. 每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17. [单选题]粒径
A. 粉体流动性
B. 粉体润湿性
C. 水溶性粉体的吸湿性
D. 粉体粒子大小
E. 粉体的压缩性
18. [单选题]分离碱性不同的混合生物碱,可采取( )
A. 简单萃取法
B. 梯度pH萃取法
C. 醋酸铅沉淀法
D. 碱溶酸沉法
E. 分馏法
19. [多选题]药事管理的目的包括( )
A. 保证公民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
B. 不断提高国民的健康水平
C. 不断提高药事组织的经济、社会效益水平
D. 制定法律监管体系
E. 实施法律监管体系
20. [多选题]下列化合物来自于甲戊二羟酸途径的是( )
A. 木脂素
B. 植物甾醇
C. 强心苷
D. 单萜
E. 三萜皂苷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