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某患儿脱落的乳牙上患有龋病。在龋病的切片上,观察到部分牙本质中出现裂隙及串珠样结构,这些表现应见于牙本质龋的
A. 脂肪变性层
B. 细菌侵入层
C. 脱矿层
D. 坏死崩解层
E. 透明层
2. [单选题]牙周膜的主要成分是
A. 成牙骨质细胞
B. 上皮剩余
C. 破骨细胞
D. 成骨细胞
E. 胶原纤维
3. [单选题]患者男,40岁。24小时前颊部外伤,全层组织缺损约3.5cm×4cm。清创后适合的缝合方式是
A. 定向拉拢缝合
B. 严密缝合颊部皮肤
C. 将皮肤与黏膜缝合
D. 黏膜、肌、皮肤逐层缝合
E. 严密缝合口腔黏膜
1.正确答案 :B
解析:试题难度:难;此题为牙本质病理变化的分析题。典型的形成龋洞的牙本质龋有5层结构,其中主要的病理变化出现在细菌侵入层,包括牙本质小管扩展,内含细菌;牙本质因脱矿即有机成分破坏形成裂隙及串珠样结构等。坏死崩解层在制片过程中大部分消失,脱矿层内无细菌存在,因此无串珠样变化和裂隙;透明层为牙本质小管矿化;脂肪变性层为牙本质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突起内有脂肪存在。因此正确答案应选B。
2.正确答案 :E
解析:牙周膜的纤维主要由胶原纤维和不成熟的弹力纤维组成,其中胶原纤维数量最多,是构成牙周膜的主要成分,主要为Ⅰ型胶原,少部分为Ⅲ型胶原。故选A。
3.正确答案 :C
解析:对于颊部缺损较大的洞穿性损伤,可直接将皮肤与黏膜对位缝合,消灭创面,遗留的洞穿缺损待后期进行修复,故选E。A、B、C选项适用于无组织缺损或缺损较少者。D选项适用于口腔黏膜无缺损而皮肤缺损较大者。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