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结缔组织疾病中,最易引起肾脏损害的是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系统性进行性硬化症
C. 皮肌炎
D. 结节性多动脉炎
E. 干燥综合征
2. [单选题]心源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
A. 急性广泛心肌梗死
B. 重症心肌炎
C. 严重心功能不全
D. 急性心脏压塞
E. 心房粘液瘤
3. [单选题]男,22岁,血压143/90mmHg,大量尿蛋白,血浆清蛋白25g/L。下列何种疾病可能性大( )
A. 隐匿性肾炎
B. 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
C. 急性肾炎
D. 肾病综合征
E. 慢性肾炎
4. [单选题]受体拮抗药的特点是
A. 无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 有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C. 有亲和力,有较弱的内在活性
D. 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 无亲和力,有内在活性
5. [单选题]判断腹内空腔脏器损伤最有价值的发现是( )
A. 腹膜刺激征
B. 脉率增快
C. 呕血
D. 有气腹
E. 腹胀
6. [单选题]雾化吸入疗法选用药物时,下列哪种药物特性不适宜( )
A. 无强烈刺激征
B. 水溶性差,相对较稳定的药物
C. 无难闻气味
D. 耐热稳定
E. 机体对该药不过敏
7. [单选题]在抢救甲状腺危象时应首选下列哪种药物( )
A. 甲巯咪唑
B. 丙硫氧嘧啶
C. 糖皮质激素
D. 复方碘液
E. 大剂量普萘洛尔
8. [单选题]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早期诊断,应首选以下哪种诊断手段( )
A. 局部脑血流断层核素显像
B. X-CT脑扫描
C. 磁共振脑部检查
D. B超检查
E. X线脑血管造影
9. [单选题]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 )
A. 补液"宁多勿少"
B. "需多少,补多少"
C. 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
D. "失多少,补多少"
E. 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10. [单选题]目前引起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肝炎病毒为( )
A. 甲型肝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丙型肝炎病毒
D. 戊型肝炎病毒
E. 庚型肝炎病毒
11. [单选题]以下几种常见的病理步态哪一种是正确的
A. 减痛步常见于足下垂
B. 回旋步常见于偏瘫病人及足内翻病人
C. 剪刀步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D. 斜肩步常见于股四头肌瘫痪
E. 前冲步常见于小脑性共济失调
12. [单选题]下述哪项叙述不符合"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
A. 人们懂得自己有力量摆脱疾病的桎梏
B. 不同国家地区或人群能均匀地分配卫生资源
C. 人们所患的疾病都能治愈
D. 从婴幼儿直到老年都能健康地度过一生
E. 人们从小到老都能方便地享受到各种卫生保健服务
13. [单选题]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
A. 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 输尿管间壁与膀胱尖之间
C. 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D. 两输尿管口与膀胱尖之间
E. 尿道内口与两输尿管口之间
14. [单选题]一个步态周期是指
A. 从一侧足的足跟着地起,到同一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的连续过程所用的时间
B. 从一侧足的足尖着地起,到同一足的足跟着地止的连续过程所用的时间
C. 从一侧足尖着地起,到另一侧足的足跟着地止的连续过程所用的时间
D. 从一侧足的足跟着地起,到双足的足跟着地止所用的时间
E. 从一侧足跟着地起,到双足再下一次足尖着地止的连续过程
15. [单选题]有关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
A. 绝大多数病人于1~4周内出现利尿、消肿、降压,尿化验也常随之好转
B. 血清C3在4~8周内恢复正常
C. 少数病人镜下血尿及微量尿蛋白有时可迁延半年至1年才消失
D. 小于3%的病人可因急性肾衰竭救治不当而死亡
E. 因急性肾衰竭救治不当而死亡的多为高龄病人
16. [多选题]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
A. 病因诊断
B. 病理解剖诊断
C. 病理生理诊断
D. 疾病的分型与分期
E. 并发症及伴发疾病诊断
17. [单选题]关于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的防治,哪项不正确( )
A. 禁食病人应补液2000~2500mL
B. 中度出汗应多补低渗液体500~1000mL
C. 大量出汗应多补低渗液体1000~1500mL
D. 气管切开病人应多补低渗液体1000mL
E. 体温每升高1℃,每千克体重应多补低渗液体4~6mL
18.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宜采用雾化吸入治疗
A. 痰粘咳不出来
B. 支气管哮喘
C.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前麻醉
D. 气胸严重呼吸困难
E. 抗过敏或脱敏治疗
19. [单选题]Rh阴性母亲,若其胎儿是Rh阳性,可引起胎儿出现( )
A. 血友病
B. 白血病
C. 新生儿溶血病
D. 红细胞增多症
E. 巨幼细胞贫血
20. [单选题]促使液体回流至毛细血管内的有效胶体渗透压是( )
A. 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B.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
C. 毛细血管血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
D. 血浆胶体渗透压减去组织间液流体静压
E. 毛细血管血压减去血浆胶体渗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