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介质
A. 大气
B. 水体
C. 土壤
D. 生物体
E. 有机物和无机物
2. [单选题]在临床试验中,选择研究对象时应注意
A. 选择预期发病率较低的人群
B. 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匹配
C. 选择预期发病率高的人群
D. 选择轻型患者
E. 选择自愿者
3. [单选题]关于临床试验的对照组,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为患病的患者组成,但处理因素与试验组不同
B. 由人群中的非病例组成
C. 与患者同时入院的非某病的病例
D. 患某病的较轻型病例
E. 对照组的设立是为了防止抽样误差
4. [单选题]关于现场试验研究现场的选择原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口相对稳定,流动性小,并要有足够的数量
B. 预期结局事件在该地区有较高而稳定的发生率
C. 评价传染病疫苗的免疫学效果时,应选择近期内发生过该疾病流行的地区
D. 有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和较完善的疾病登记报告制度
E. 领导重视,群众愿意接受,有较好的协作条件
5. [单选题]军团菌对生长条件有特殊要求,生长时需要( )
A. L-半胱氨酸和铁盐
B. L-半胱氨酸和铝盐
C. 赖氨酸和铁盐
D. 赖氨酸和铝盐
E. α-酮戊二酸
6. [单选题]城市空气污染预报一般对多少千米以内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预报( )
A. 100km
B. 150km
C. 200km
D. 250km
E. 300km
7. [单选题]对外周血管、神经功能的损害明显的振动频率范围是
A. 3~300Hz
B. 30~3000Hz
C. 1~1000Hz
D. 1~2000Hz
E. 任一频率
8. [单选题]关于急性毒性试验中动物选择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 一般要求选择两个不同种属
B. 通常选择刚断乳动物
C. 雌雄各半
D. 常用哺乳类动物
E. 每组实验动物的数量因求LD50方法不同而不同
9. [多选题]起于胞中的经脉有( )
A. 冲脉
B. 阴维脉
C. 督脉
D. 带脉
E. 任脉
10. [单选题]易化扩散与简单扩散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前者需要能量,后者不需要
B. 前者需要载体,后者不需要
C. 前者没有特异性,后者有特异性
D. 前者不需能量,后者需要
E. 前者没有饱和性,后者有
11. [单选题]下列各组经脉中,从足趾走向腹、胸腔的是( )
A. 肝、胆、肾经
B. 脾、肝、肾经
C. 肾、膀胱、胃经
D. 脾、胃、肾经
E. 肝、脾、胃经
12.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食品企业清洗、消毒重点的是
A. 公共经营场所的清洗消毒
B. 食品加工场所空气消毒
C. 食品从业人员手的清洗消毒
D. 餐具的清洗消毒
E. 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13. [单选题]急性毒性为
A. 人或实验动物接触毒物后,24小时内客观的症状
B. 人或实验动物接触毒物后,24小时内客观的死亡情况
C. 人或实验动物14日内一次或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产生的毒效应
D. 人或实验动物仅一次大剂量接触化学毒物后,短期内(一般为14天)产生的毒效应
E. 人或实验动物一次或24小时内多次接触化学毒性后,短期内(一般为14天)产生的毒效应
14. [单选题]进口单位在申报食品及相关产品检验时,以下资料都必须提供,除了
A. 添加剂
B. 输出国或地区所使用的农药
C. 熏蒸剂
D. 食品生产单位
E. 有关A、B、C所述制剂的检验报告
15.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外感腰痛致病病邪的是( )
A. 风
B. 寒
C. 湿
D. 热
E. 燥
16. [单选题]“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制度是( )
A. 保证化妆品卫生安全的手段
B. 保护高危人群安全的手段
C. 防止化妆品不良反应的手段
D. 针对生产工人健康的监督手段
E. 对销售企业的监督手段
17. [单选题]饮用水加氯消毒中可能产生的致癌物质主要是
A. 三氯甲烷
B. 多氯联苯
C. 多环芳烃
D. 苯并芘
E. 腐殖质
18. [单选题]某因素在病因学上与某疾病本无关联,但可引起所研究疾病的症状或体征,从而促使患者及早就诊,提高了早期病例检出率,从而过高的估计了暴露程度,这种偏倚是
A. 诊断怀疑偏倚
B. 检出偏倚
C. 测量偏倚
D. 混杂偏倚
E. Berkson&039;s偏倚
19. [单选题]关于蛋白质互补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豆通常和玉米一起食用,可起到蛋白质互补作用
B. 适当的蛋白质按比例混合食用,可提高混合蛋白质的生物价
C. 搭配的食物种类越多,蛋白质互补作用越好
D. 各种蛋白质必须同时食用,才能发挥蛋白质互补作用
E. 谷类蛋白中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
20. [多选题]下述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外源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B. 化学物质都是以原型或代谢转化的形式存在于存储库
C. 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物,防止或减少毒物的蓄积作用,是预防和减少慢性中毒的重要措施
D. 物质蓄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的急性发作
E. 在体内检出化学毒物时,机体才可能出现相应的机能改变并表现出中毒的病理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