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 )。
A. 《难经》
B. 《中藏经》
C. 《神农本草经》
D. 《黄帝内经》
2. [单选题]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为破伤风,这属于发病类型中的( )。
A. 继发
B. 徐发
C. 复发
D. 伏而后发
3. [单选题]金元四大家中,倡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
A. 李果
B. 朱震亨
C. 刘元素
D. 张子和
4.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是( )。
A. 阳病治阴
B. 审察内外整体统一
C. 望闻问切,四诊合参
D. 辨证求因,审因法治
5. [单选题]“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
A. 对立制约
B. 消长平衡
C. 互根互用
D. 相互转化
6. [单选题]肺主要生理功能是( )。
A. 主血脉
B. 主疏泄
C. 司呼吸
D. 主纳气
7. [单选题]反映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总体属性、特征和规律的是( )。
A. 症状
B. 证候
C. 体征
D. 疾病
8. [单选题]( )不属于太阳病提纲。
A. 头痛
B. 项强
C. 身体痛
D. 恶寒
9. [单选题]金元四大家中的“补土派”医家是( )。
A. 朱震亨
B. 张从正
C. 李东垣
D. 刘完素
10. [单选题]下列属于阴的属性的是( )。
A. 运动的
B. 向上的
C. 有形的
D. 温暖的
1.正确答案 :D
解析:《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2.正确答案 :D
解析:伏而后发,是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外感性疾病多见于感受温热邪气所形成的“伏气温病”等。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发为破伤风、狂犬病等亦属伏而后发。伏而后发形成的机理多是由于当时感邪较轻,或外邪入侵时正气处于内敛时期,而邪气处于机体较浅部位,因而正邪难以交争,邪气得以伏藏。伏邪发病时,病情一般较重且多变。
3.正确答案 :B
解析:朱震亨又名朱丹溪,是“滋阴派”,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4.正确答案 :A
解析: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
5.正确答案 :C
解析:阴阳互根,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相互吸引地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的某一方不断地滋生、促进和作用于另一方。
6.正确答案 :C
解析:肺的主要生理功能:①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与肃降;③通调水道;④肺朝百脉、主治节。肝主疏泻、肾主纳气、心主血脉。
7.正确答案 :D
解析: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损伤、障碍与修复、调节的矛盾斗争,亦即邪正斗争。疾病一般都有一定的病理演变规律,有较固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诊断要点和相似疾病的鉴别点。因此,疾病的这一概念反映了某一种疾病全过程的整体属性、特征和规律。
8.正确答案 :C
解析:《伤寒论》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9.正确答案 :C
解析:李东垣着重研究脾胃元气的理论,提倡“人以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主张治疗疾病以调补脾胃为主,善用益气升阳方药,后世称之为“补土派”(“脾胃学派”)。张从正为“攻邪派”,刘完素为“寒凉派”,朱震亨为“养阴派”。
10.正确答案 :C
解析: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①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②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阴阳的基本特性,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