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青霉素G在体内的分布特点正确的是
A. 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
B. 尿中药物浓度高
C. 大部分被肝脏代谢
D. 易透过血脑屏障
E. 克拉维酸可减少青霉素排泄
2.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剂型因素是
A. 药物的剂量和浓度
B. 分子大小及脂溶性
C. pH与pKa
D. TDDS中药物的浓度
E. 皮肤的水合作用
3. [单选题]制备难溶性药物溶液时,加入吐温的作用是
A. 助溶剂
B. 增溶剂
C. 潜溶剂
D. 乳化剂
E. 分散剂
4. [单选题]直接提高血糖水平的糖代谢途径是
A. 糖的有氧氧化
B. 糖异生途径
C. 糖酵解途径
D. 糖原合成
E. 磷酸戊糖途径
5. [单选题]下列哪项与萘普生的描述不相符
A. 临床用S(+)异构体
B. 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C. 含有萘乙酸结构
D. 易溶于水
E. 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6. [单选题]有关液体制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包装容器应适宜
B. 口服液体制剂应口感好
C. 液体制剂应有防腐能力
D. 液体制剂发挥药效时间长
E. 外用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7. [单选题]属于弱碱性的抗酸药是
A. 氢氧化铝
B. 西咪替丁
C. 奥美拉唑
D. 阿莫西林
E. 替仑西平
8. [单选题]各种蛋白质含氮量的平均百分数是
A. 19%
B. 18%
C. 17%
D. 16%
E. 15%
9. [单选题]大肠杆菌长约
A. 0.1~1μm
B. 1~4μm
C. 4~10μm
D. 10~40μm
E. 40~100μm
10. [单选题]固体分散体具有速效作用是因为
A. 载体溶解度大
B. 药物溶解度大
C. 固体分散体溶解度大
D. 药物在载体中高度分散
E. 药物进入载体后改变了剂型
1.正确答案 :B
解析:青霉素G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2.正确答案 :E
解析:答案:E。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皮肤的水合作用、角质层的厚度、皮肤条件、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剂型因素包括药物的剂量和浓度、分子大小及脂溶性、pH与pKa、TDDS中药物的浓度、熔点与热力学活度。
3.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增溶的概念和增溶剂的种类。增溶是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主要指水)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具有增溶能力的表面活性剂称增溶剂,常用的增溶剂多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吐温类)和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司盘类)等。故本题答案应选B。
4.正确答案 :B
解析: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途径、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都是葡萄糖分解和合成糖原,只在糖异生途径是生成葡萄糖的。
5.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萘普生为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含有萘乙酸结构,在水中几乎不溶。临床使用S(+)异构体,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6.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均相液体制剂应是澄明溶液;非均相液体制剂药物粒子应分散均匀,浓度准确;口服液体制剂应外观良好,口感适宜;外用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有一定防腐能力,保存和使用过程不应发生霉变;包装容器应适宜,方便患者携带和使用。
7.正确答案 :A
解析:胃酸的成分为盐酸,胃酸过多会引起胃部不适,可用氢氧化铝来中和过多的盐酸,化学方程式为3HCl+Al(OH)3═3H2O+AlCl3,利用的化学反应原理为酸碱中和反应,所以氢氧化铝可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其原因主要是利用氢氧化铝的弱碱性。
8.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各种蛋白质含氮量的平均百分数是16%。
9.正确答案 :B
解析: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 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人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以及有杀菌作用的大肠杆菌素。正常栖居条件下不致病。但若进入胆囊、膀胱等处可引起炎症。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几占粪便干重的1/3。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
10.正确答案 :D
解析:固体分散体具有速效作用是因为药物在载体中高度分散。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