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为( )。
A. 升降出入
B. 气机
C. 气化
D. 气机调畅
2. [单选题]主治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喘咳的方剂是( )。
A. 苓桂术甘汤
B. 止嗽散
C. 小青龙汤
D. 定喘汤
3. [单选题]治疗心阳不振型心悸,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再加( )。
A. 关元、中脘
B. 气海、足三里
C. 神阙、中脘
D. 关元、足三里
4. [单选题]( )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称为“百病之长”。
A. 风邪
B. 湿邪
C. 寒邪
D. 暑邪
5. [单选题]在“当世以布衣称作者,无虑数十家”中的“无虑”的意义是( )。
A. 无虑
B. 大略
C. 没有
D. 不过
6. [单选题]和血共进于脉中,称“荣气”是( )。
A. 元气
B. 卫气
C. 寒气
D. 营气
7. [单选题]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 )为中心的有机整体。
A. 五脏
B. 经络
C. 六腑
D. 奇恒之腑
8. [单选题]《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虚里是( )。
A. 脾之大络
B. 胃之大络
C. 肺之大络
D. 心之大络
9. [单选题]下列方剂中,喻嘉言称为“逆流挽舟法”的是( )。
A. 白头翁汤
B. 芍药汤
C. 人参败毒散
D. 葛根芩连汤
10. [单选题]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发为破伤风,这属于发病类型中的( )。
A. 继发
B. 徐发
C. 伏而后发
D. 复发
1.正确答案 :B
解析: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之气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时刻激发和推动着人体各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只有在不同生理活动中,才能得以具体体现。
2.正确答案 :C
解析:小青龙汤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证。
3.正确答案 :D
解析:关元穴为小肠经募穴,任脉、足三阴经交会穴,心与小肠相表里,足三里为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加此二穴可共同起到振奋心阳的作用。
4.正确答案 :A
解析:长者,使也,首也。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故《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素问·风论》日:“风者,百病之长也。”
5.正确答案 :D
6.正确答案 :D
解析:营气,又名“荣气”,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作用的气。
7.正确答案 :A
解析:整体性是指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首先,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是由许多执行不同机能的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由于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有机联系,从而形成了人这个整体。此外,中医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精神情志密切相关。而人的精神和形体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精神依附于形体而存在,是形体的产物,但对形体也可发生反向作用。
8.正确答案 :B
解析:《素问·平人气象论》:“胃之大络,名曰虚里。”
9.正确答案 :C
解析:逆流挽舟是清代医家喻嘉言根据人参败毒散治疗痢疾初起兼有表证的经验,以类比方式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痢疾初起兼表证者,乃外邪从表而陷里,故应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而解,犹如逆流之中挽舟上行。
10.正确答案 :C
解析:伏而后发,是指感受邪气后,病邪在机体内潜伏一段时间,或在诱因的作用下,过时而发病。这种发病形式多见于外感性疾病和某些外伤。外感性疾病多见于感受温热邪气所形成的“伏气温病”等。外伤所致的肌肤破损,经过一段时间后,发为破伤风、狂犬病等亦属伏而后发。伏而后发形成的机理多是由于当时感邪较轻,或外邪入侵时正气处于内敛时期,而邪气处于机体较浅部位,因而正邪难以交争,邪气得以伏藏。伏邪发病时,病情一般较重且多变。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