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妊娠期服用己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属于
A. 变态反应
B. 继发反应
C. 同类反应
D. 特异质反应
E. C类药物不良反应
2. [单选题]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母核是
A. 6-ACA
B. 7-ACA
C. 6-APA
D. 7-APA
E. 6-ATA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与萘普生的描述不相符
A. 临床用S(+)异构体
B. 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
C. 含有萘乙酸结构
D. 易溶于水
E. 临床用于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4. [单选题]在某药品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药物的性质、生产方法和工艺条件,可能引入的杂质叫
A. 一般杂质
B. 普通杂质
C. 特殊杂质
D. 有关物质
E. 毒性杂质
5. [单选题]下列关于片剂辅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填充剂的加入可能会增加主药成分的剂量偏差
B. 片剂的辅料应不与主药发生任何物理化学反应
C. 如处方中有液体主药组分,还应加入吸收液体的吸收剂
D. 加入润湿剂与黏合剂都是为了使物料具有黏性以利于制粒与压片的进行
E. 蒸馏水、乙醇和水醇的混合物都是常用的润湿剂
6. [单选题]使蛋白质分子在280nm具有光吸收的最主要成分是
A. 丝氨酸的羟基
B. 半胱氨酸的巯基
C. 苯丙氨酸的苯环
D. 色氨酸的吲哚环
E. 组氨酸的咪唑环
7. [单选题]外耳道发炎时所用的滴耳剂最好调节为
A. 中性
B. 酸性
C. 弱酸性
D. 碱性
E. 弱碱性
8. [单选题]可看作兴奋指标的是
A. 阈电位
B. 局部电位
C. 动作电位
D. 静息电位
E. 反应
9. [单选题]《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要求,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
A. 2名
B. 3名
C. 5名
D. 8名
E. 10名
10. [单选题]药学发展阶段一般被划分为
A. 原始医药、古代医药、医药分业、现代药学
B. 古代医药、医药分业、现代药学、后现代药学
C. 原始医药、医药分业、现代药学、后现代药学
D. 原始医药、古代医药、现代药学、后现代药学
E. 原始医药、医药分业、近代药学、现代药学
1.正确答案 :E
解析:近年来,国外一些专家把一些潜伏期长、用药与反应出现时间关系尚不清楚的药品不良反应如致癌反应,或者药品能提高常见病发病率的反应列为C型反应。
2.正确答案 :B
解析:第四代头孢菌素是从第三代头孢菌素发展而来,但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又有明显区别的新一代头孢菌素。从结构上来说,它在第三代头孢菌素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在7-氨基头孢稀酸(7-ACA)母核C-3位引入C-3′季铵取代基;从作用机制来说,上述结构的改变使它可以更快地透过革兰阴性杆菌的外膜,对青霉素结合蛋白有更高的亲合力,对细菌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从抗菌谱来说,它对革兰阳性球菌有更强的抗菌活性。根据分子结构C-7位上侧链不同又可分为两个亚类:2-氨基-5噻唑亚类和5-氨基-2-噻唑亚类。
3.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萘普生为芳基烷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含有萘乙酸结构,在水中几乎不溶。临床使用S(+)异构体,治疗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等疾病。
4.正确答案 :C
解析:特殊杂质是指在该药物的生产和贮存过程中,根据药物的性质、生产方式和工艺条件,有可能引入的杂质。这类杂质随药物的不同而异。
5.正确答案 :A
解析:答案:A。填充剂(或称为稀释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不会改变主要成分的剂量。
6.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色氨酸、酪氨酸以及苯丙氨酸在280nm波长附近有吸收峰,但色氨酸的最强,苯丙氨酸最弱,其他氨基酸在该处元吸收。
7.正确答案 :C
解析: 滴耳剂(eardrops)系指供滴入耳腔内的外用液体制剂。以水、乙醇、甘油为溶剂,也可用丙二醇、聚乙二醇等。乙醇为溶剂虽然有渗透性和杀菌作用,但有刺激性。以甘油为溶剂作用缓和、药效持久,但渗透性较差。滴耳剂有消毒、止痒、收敛、消炎、润滑作用。患慢性中耳炎,由于粘稠分泌物的存在,使药物难以达到中耳部,制剂中加入溶菌酶、透明质酸酶等,能淡化分泌物,促进药物分散,加速肉芽组织再生。外耳道有炎症时,pH值在7.1~7.2之间,所以外耳道用滴耳剂最好用弱酸性,如复方硼酸滴耳液。
8.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要点为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可兴奋细胞受到适当的刺激,触发膜电位发生可传播的迅速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9.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机构性质、任务、规模配备适当数量临床药师,三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5名,二级医院临床药师不少于3名。临床药师应当具有高等学校临床药学专业或者药学专业本科毕业以上学历,并应当经过规范化培训。所以答案为C。
10.正确答案 :A
解析:药学发展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古代到19世纪末,是天然药物利用时期,极大部分是纯天然药物。第二阶段:19世纪末合成药物的兴起阶段,化学药物及其治疗的概念得以深化。eg:百浪多息、磺胺类药物等的出现。第三阶段:20世纪40-60年代,大量化学药物的合成并上市,以及生化药物的兴起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阶段,多个学科的紧密交叉联系,更多选择性高、药效强、专一性更强的药物的快速发展,如基因靶向药物的发展,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