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某地区饮用地表水,近年来当地居民反映该水变咸、发黄。经检验水质,氯化物约超标1倍,色度超过洁净天然水色度范围,欲了解是否被有机物污染,最常用的简便方法是
A. 酸性高锰酸钾法测耗氧量
B. 碱性高锰酸钾法测耗氧量
C. 重铬酸钾法测化学需氧量
D.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化学需氧量
E. 五日法测生化需氧量
2. [单选题]测定天然水的色度通常采用铂钴比色法,色度单位的规定为
A. 1mg铂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
B. 2mg铂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
C. 2mg/L铂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
D. 1mg/L铂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
E. 5mg/L铂所具有的颜色称为1度
3. [单选题]集中式给水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是
A. 细菌学指标、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
B. 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和游离性余氯
C. 细菌学指标、色度和游离性余氯
D.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和浑浊度
E. 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色度
4. [单选题]分析测定中的偶然误差,就统计规律来讲,其
A. 数值固定不变
B. 有重复性
C. 大误差出现的几率小,小误差出现的几率大
D. 正误差出现的几率大于负误差
E. 具有单向性
5. [单选题]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是:①温度;②指示剂用量;③溶剂;④滴定程序;⑤中性电解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③、④
D. ②、③、④、⑤
E. ①、②、③、④、⑤
6. [单选题]对卫生标准中的量值,有两个检测方法时,这两个方法必须
A. 具有相同的灵敏度
B. 具有相同的准确度
C. 具有相同的精密度
D. 具有相同的测定范围
E. 具有可比性
7. [单选题]在工作场所空气检测中,通用的溶剂解吸型活性炭管分前后两段,一般情况下,前后两段分别装有的活性炭的量为
A. 50mg,100mg
B. 100mg,50mg
C. 150mg,100mg
D. 75mg,50mg
E. 200mg,100mg
8. [单选题]在工作场所空气检测中,使用大型气泡吸收管采样流速为
A. 1~5L/min
B. 0.5~2L/min
C. 1~2L/min
D. 0.5~5L/min
E. 1~3L/min
9. [单选题]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规定,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情况,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A. 1h
B. 2h
C. 6h
D. 8h
E. 12h
10. [单选题]水质分析时,所测定的色度应该以除去悬浮物质的色度为标准,称之为
A. 表色
B. 真色
C. 白色
D. 无色
E. 浅蓝绿色
11. [单选题]有关职业卫生标准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B. 是贯彻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治法规的技术规范
C.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法律体系,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D. 包括了除劳动负荷、劳动生理和工效等之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E. 是执行职业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12. [单选题]水电导的大小可间接反映
A. 矿化度
B. 浊度
C. 色度
D. 臭阈值
E. pH
13. [单选题]在常温常压下以蒸气状态存在于空气中的是哪种化合物
A. 一氧化碳
B. 二硫化碳
C. 硫酰氟
D. 碲化氢
E. 氯乙烯
14. [单选题]与骨骼、牙齿损害关系密切的物质是
A. 碘
B. 氟
C. 硒
D. 甲基汞
E. 镉
15. [单选题]固相萃取法萃取有机物,利用的机制有
A. 沉淀
B. 吸收
C. 吸附
D. 分配
E. 离子交换
16. [单选题]疾控机构的职责是
A. 对甲类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学处理
B. 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C. 发布传染病疫情信息
D. 对传染病检测样本的采集、保存等进行监督检查
E. 禁止非法采集血液
17. [单选题]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化效率越高,方法灵敏度越高
B. 原子化时,产生的游离基态原子越多,方法灵敏度越高
C. 原子化时,产生的激发态原子越多,方法灵敏度越高
D. 原子化温度越高,方法灵敏度越高
E. 原子化条件选择越好,方法灵敏度越高
18. [单选题]水中的悬浮物会吸附金属离子,因而测定金属时往往需要消解,一般的消解方法有四种,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消解法的是
A. 硝酸消解法
B. 硝酸-硫酸消解法
C. 硝酸-高氯酸消解法
D. 干灰化法
E. 电炉上煮沸
19. [单选题]重量法测定水中硫酸盐过程,通常形成硫酸钡沉淀后再将样品在80~90℃水浴锅上加热2小时,其目的是
A. 防止形成碳酸钡沉淀
B. 防止磷酸盐对结果的干扰
C. 减少沉淀的吸附作用
D. 使沉淀结晶增大
E. 利于称重
20.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的执行和实施情况,应列入
A. 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和医务人员年度考核
B. 定期考核和医德考评
C. 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D. 医务人员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E. 以上都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