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宝典2024疼痛中级资格考前模拟题(I0),更多疼痛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1. [单选题]肢体制动或固定后早期,下列哪项对防止肌肉萎缩和恢复肌肉功能最有效?( )
A. 等速运动练习
B. 等长练习
C. 抗阻练习
D. 等张练习
E. 牵伸或伸展练习
2. [单选题]下述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改变和鉴别诊断哪项正确?( )
A. 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改变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缺失、变性和神经胶质增生;需与先天性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张力不全鉴别
B. 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改变为脑于的运动神经元脱失并出现异常的细胞病理改变;需与先天性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张力不全鉴别
C. 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改变为脊髓前角和脑于的运动神经元脱失并出现异常的细胞病理改变,皮质脊髓束见脱髓鞘改变;需与颈椎病性脊髓病、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鉴别
D. 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改变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缺失、变性和神经胶质增生;需与颈椎病性脊髓病、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脊肌萎缩症鉴别
E. 脊肌萎缩症的病理改变为延髓及脑桥运动神经核变性;需与先天性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张力不全鉴别
3. [单选题]人体内嘌呤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
A. 尿素
B. 胺
C. 肌酸
D. β-丙氨酸
E. 尿酸
4. [单选题]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阻滞术的穿刺点定位是( )。
A. 髂嵴中点上方2~3cm处
B. 髂前上棘向内侧2~3cm处
C. 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中点
D. 髂嵴中点下方2~3cm处
E. 髂后上棘向外侧2~3cm处
5. [单选题]物理灭菌法中,除外下列的哪种?( )
A. 高压蒸气法
B. 火烧法
C. 熏蒸法
D. 煮沸法
E. 紫外线杀菌
6. [单选题]痛觉传递的第一级神经元位于( )。
A. 脊髓背角
B. 脊神经节
C. 三叉神经脊束核
D. 交感神经节
E. 副交感神经节
7. [单选题]轻比重和重比重溶液的比重是相对于( )。
A. 乙醇
B. 注射用水
C. 脑脊液
D. 生理盐水
E. 空气
8. [单选题]骨性关节炎的康复原则,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必须进行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B. 早期治疗防止功能障碍
C. 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教育
D. 纠正不良姿势,防止加重关节负荷
E. 以上都正确
9. [单选题]等渗性脱水时可出现
A. 血红蛋白低
B. 血氯低
C. 代谢性碱中毒
D. 血钠低
E. 尿比重低
10. [单选题]关于伤害性感受器,错误的说法是( )。
A. 能感受伤害性刺激的装置
B. 其实质是外周神经的游离末梢
C. 不同组织中的伤害性感受器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
D. 只要激活一个伤害性感受器就可引起痛觉
E. 不同组织中的伤害性感受器对不同刺激反应特性各异
11. [单选题]在颈椎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术的注意事项中,描述错误的是( )。
A. 防止全脊麻发生
B. 注药前反复回抽,避免局麻药中毒
C. 阻滞前多用阿托品,防止心率减慢
D. 避免进针过深,造成喉返神经阻滞
E. 避免损伤血管造成出血、血肿
12. [单选题]应与肌萎缩侧索硬化鉴别的疾病有( )。
A. 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脊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
B. 颈椎病性脊髓病、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
C. 颈椎病性脊髓病、脊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
D. 脊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进行性延髓麻痹、脊髓空洞症
E. 伴传导阻滞的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脊肌萎缩症、脊髓空洞症、原发性侧索硬化
13. [单选题]下述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表现中哪项正确?( )
A. 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局灶性脑损害,病变轻、预后好。患者多有腰部带状疱疹史
B. 先有疲劳、体重减轻、肌肉关节隐痛、感冒、感染、外伤、药物过敏等表现。首发症状多为一侧或多个肢体无力麻木;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失明、复视,痉挛性或共济失调性下肢瘫,Lhermitte征
C. 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光、头痛、肌痛、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神经系统检查可见颈项强直和Kernig征
D. 前驱期有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等,急性起病,神经症状为偏盲、偏瘫、失语、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多动、脑膜刺激征,多数患者有意识障碍
E. 急性起病,病前有发热,全身不适。首发症状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病变节段束带感,继而完全横贯性损害
14. [单选题]符合丛集性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A. 女性,45岁。一侧颞部或眶后搏动性疼痛,伴恶心、呕吐,持续数小时,头痛过后疲劳2天才能好转,神经系统检查和脑部MRI未见异常,布洛芬治疗有效
B. 女性,45岁。双侧颞部搏动性头痛,BP165/96mmHg,脑部CT未见异常,服用钙通道阻滞剂后好转
C. 女性,45岁。5~6天/周枕部疼痛、压迫感,头昏,头痛无搏动、不伴恶心,颈椎X线及脑部CT未见异常,口服阿司匹林、小剂量艾司唑仑效果好
D. 女性,45岁。眼球后及眶周顽固性胀痛,伴恶心、呕吐,3天后出现上睑下垂,一周后开始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
E. 男性,45岁。近1个月以来,每隔一天午睡后左侧眶周都剧烈头痛伴左眼流泪,持续半小时左右,需大流量吸入纯氧至少25分钟才能缓解。发作期功能MRI显示左侧下丘脑灰质激活
15. [单选题]50~70岁男性多见,持续时间较短,24小时内能完全恢复,发作频率少,较多进展为脑梗死,常见症状为对侧发作性肢体单瘫、面瘫或偏瘫。特征性症状为眼动脉交叉瘫(病变侧单眼一过性黑矇)、Homer征交叉瘫(病变侧Homer征、对侧偏瘫)、对侧同向性偏盲。上述表现符合对下面哪种疾病的描述?( )
A. 脑梗死
B. 颈内动脉系统TIA
C. 脑卒中
D.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E. 脑出血
16.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属于内侧痛觉系统组成部分?( )
A. 丘脑内侧核群
B. Aδ类纤维
C. 旧脊丘束
D. C类纤维
E. 前扣带皮层和岛叶
17. [单选题]骨巨细胞瘤的性质表现,属于( )。
A. 高度恶性
B. 良性
C. 恶性
D. 潜在恶性
E. 性质不明
18. [单选题]女,58岁,颈肩痛2年,步态不稳3个月,近一个月来行走有踏棉花感,查体:Hoffmann征阳性,该患者不适合接受的治疗是( )。
A. 肩胛冈上窝注射
B. 肩胛内上角注射
C. 肩胛腋窝缘注射
D. 肩胛脊柱缘注射
E. 肩胛冈上切迹注射
19. [单选题]肩部肌肉萎缩、关节脱位、腋神经麻痹肩部形态是( )。
A. 锁骨外端凸起并有弹性活动
B. 方肩
C. 肩胛高耸
D. 翼状肩
E. 肱骨结节间沟触及肌腱滑动弹跳
20. [单选题]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
A. 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大大减少临床的护理工作量,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B. 积极的术后镇痛能解除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能够更好地休息
C. 连续硬膜外麻醉与术后镇痛能够有效降低血栓、炎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D. 积极的术后镇痛有助于尽早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还可减少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E. 术后镇痛引起的并发症极少,而且不用给患者增加任何经济支出
双颞部及眶周搏动性疼痛,临床约占偏头痛患者的80%,该头痛属于等渗性脱水时可出现三环类抗抑郁药的禁忌证除外( )。药物治疗癌痛最好的给药方式是( )。甾体抗炎镇痛药的禁忌证除外( )。恶性肿瘤通常包括癌和(
术后疼痛对免疫系统、精神心理和术后远期的影响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关于泼尼松龙的药理作用,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肝、胆痛的痛敏区主要在(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按作用机制可以分为( )。为避免损伤
小儿疼痛的生理特点哪项是不正确的?( )紧张性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治疗措施有( )。临床最常用的神经破坏性阻滞药物是( )。下列关于丁丙诺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术后镇痛的临床意义中不正确的描述是(
女性,20岁,X线显示,边界清,下列哪项检查最有价值?( )丁哌卡因用于神经阻滞常选择的浓度是( )。无髓纤维兴奋传导的机制是( )。下列选项符合神经阻滞疗法禁忌证的是(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痛治疗方案
因皮肤病曾有长期服用激素病史。近2年双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初步诊断是( )。下列有关颈椎病的诊断治疗哪个是错误的?( )下列关于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正确的是( )。治疗糖尿病足的根本治疗方法是( )。《
突发寒战,体温39℃。右膝部疼痛剧烈,局部无明显肿胀,持续时间长,进展至脑梗死机会少。常见症状:眩晕,平衡障碍,促进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
抑制葡萄糖异生颈内动脉系统TIA
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脑出血
脑卒中桡神
女性病人,55岁,右拇指掌指关节疼痛及弹响4月。检查:右拇指掌指关节掌侧可扪及一小结节,压痛。活动时有弹响。诊断最有可能的是( )。下列哪种情况不引起转氨酶增高疳证最常见的病因是脂肪栓塞可发生于下列哪些情况
木工,7天前出现右肘外侧疼痛,用力握物及拧毛巾时疼痛加重。可能的诊断是( )。下列疾病属于经典性病的是下列哪些条文描述的是相似症状( )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急性期的X线特点是肢体象皮肿属于下肢淋巴水肿导致挤压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癌痛治疗方案是( )。正常人肩胛间区第3、4胸椎水平可听及的呼吸音是关于胸部钝伤,左耳Rinne检查气导大于骨导提示肺癌的病因不包括( )。关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医疗废物
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 )。李某,30岁,咽干鼻燥,苔薄黄,左乳红、肿、热、痛,最有利于生殖细胞瘤诊断的CT表现是下列证型中,形成血肿
主要症状是妊娠晚期阴道出血
可分胎盘后与边缘出血二型#
可导致早产、胎儿死亡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