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初级卫生保健是由
A.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B. 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C. 世界卫生组织和人口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D. 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E. 世界银行和人口基金会联合主持召开的国际会议提出的
2.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夏脉如( )
A. 如鱼之游在波
B. 泛泛乎万物有余
C. 蛰虫将去
D. 蛰虫周密
E. 君子居室
3. [单选题]以下是合谷穴定位的是
A.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B. 在手背,第2掌指关节桡侧近端凹陷中
C. 在手外侧,第1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D. 在手指,第2掌指关节桡侧远端赤白肉际处
E. 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4. [单选题]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是
A.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B.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C.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D. 阴转化为阳,阳转化为阴
E. 阴阳相互转化和无限可分
5. [单选题]用于肝胆实热所致之胁痛、头痛、口苦、目赤、耳聋、阴肿阴痒等症,当选用的药物是
A. 黄柏
B. 龙胆草
C. 椿皮
D. 苦参
E. 虎杖
6. [单选题]《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脉者”,为
A. 心之府
B. 血之府
C. 气之府
D. 精之府
E. 神明之府
7. [单选题]以下关于颤证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颤证的主穴包括四神聪、曲池、外关、足三里、阳陵泉、丰隆
B. 针灸治疗颤证以补益脾肾、化痰息风为法
C. 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断续波
D. 头针可选用顶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颞后斜线
E. 颤证选穴可以百会、风池、合谷、太冲、本神、三阴交为主
8.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反佐”范畴的是
A. 热因热用
B. 壮水制火
C. 以泻代清
D. 火郁发之
E. 寒药热服
9. [单选题]大头瘟多发生于
A. 冬季
B. 夏秋季
C. 春季
D. 冬春季
E. 夏秋季
10. [单选题]脘腹部胀满,按之手下虚软,缺乏弹性,无压痛,此为
A. 癜积
B. 瘕聚
C. 虚满
D. 实满
E. 胃中水饮
11. [单选题]针灸治疗胎位不正的主穴是
A. 足三里
B. 三阴交
C. 至阴
D. 肝俞
E. 肾俞
12. [单选题]柔痉的治疗选方为
A. 调胃承气汤
B. 葛根汤
C. 防己黄芪汤
D. 止痉散
E. 栝蒌桂枝汤
13. [单选题]蕲蛇的主治病证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风湿顽痹疼痛
B. 中风半身不遂
C. 破伤风
D. 跌打损伤瘀痛
E. 皮肤顽癣
14. [单选题]肾为气之根的含义是
A. 肾为一身气化功能的根本
B. 肾为五脏阳气的根本
C. 肾主水液的蒸腾气化
D. 肾主膀胱的气化开合
E. 肾可以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
15. [单选题]针灸治疗扭伤选取的腧穴属于
A. 阳明经
B. 局部或邻近取穴
C. 太阳经
D. 少阳经
E. 太阴经
16.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A. 2010年1月7日
B. 2012年1月7日
C. 2012年6月26日
D. 2012年8月27日
E. 2012年10月20日
17. [单选题]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的穴位是
A. 犊鼻
B. 血海
C. 阳陵泉
D. 阴陵泉
E. 膝关
18. [单选题]黄土汤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熟地黄、人参、干姜、附子
B. 生地黄、当归、炮姜、附子
C. 熟附子、干姜、黄芪、人参
D. 干地黄、阿胶、附子、黄芩
E. 熟地黄、芍药、附子、干姜
19. [单选题]大柴胡汤证的辨证要点是
A. 胁下偏痛
B. 心胸中大寒痛
C. 郁郁微烦,寒热往来
D. 舌苔黄,胸胁苦满
E. 按之心下满痛
20. [单选题]治疗妊娠呕恶、不思饮食、脘腹胀闷、胎动不安者,宜选用的药物是
A. 生姜
B. 厚朴
C. 竹茹
D. 砂仁
E. 黄芩
1.正确答案 :A
2.正确答案 :B
3.正确答案 :A
解析:.合谷 原穴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 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操作 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4.正确答案 :E
5.正确答案 :B
6.正确答案 :B
解析:血之府
7.正确答案 :C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补益脾肾,化痰熄风。以督脉、手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1)四神聪 曲池 外关 足三里 阳陵泉 丰隆
(2)百会 本神 风池 合谷 三阴交 太冲
配穴 风阳内动加大椎、风府;髓海不足加肾俞、太溪;气血亏虚加气海、公孙;痰热动风加中脘、阴陵泉;颤抖甚加后溪、三间、大椎;僵直甚加大包、期门(均灸)、大椎(刺血);汗多加肺俞、脾俞、气海;口干舌麻加廉泉、承浆。
操作 两组主穴交替使用。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30次为1疗程。头部穴针刺后可加用电针,选用疏波,通电20~30分钟。针刺用平补平泻法或根据病情施用补泻。僵直甚加灸大包、期门,每穴灸10分钟。或用三棱针刺大椎出血,再加拔火罐,使之出血,1周或2周刺血1次。
2.其他治疗
(1)头针法 顶中线、顶颞后斜线、顶旁1线、顶旁2线。将2寸毫针刺入帽状腱膜下,快速行针,使局部有热感,或加用电针,留针40分钟。
(2)耳针法 皮质下、脑点、神门、枕、颈、肘、腕、指、膝、肝、脾、肾、心。每次选用3~5穴,毫针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8.正确答案 :E
解析:反佐药:即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9.正确答案 :D
10.正确答案 :C
11.正确答案 :C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调整胎位。以足太阳经井穴为主。
主穴 至阴
12.正确答案 :E
13.正确答案 :D
解析:蕲蛇
药性甘、咸,温。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风,通络,止痉。
应用
1.风湿顽痹,中风半身不遂。
2.小儿惊风,破伤风。
3.麻风,疥癣。
4.瘰疬、梅毒、恶疮。
用法用量煎汤,3~9g;研末吞服,一次1~1.5g,一日2~3次。或酒浸、熬膏、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
14.正确答案 :E
15.正确答案 :B
解析:扭伤
【病因病机】
多由剧烈运动或负重持重时姿势不当,或不慎跌仆、牵拉和过度扭转等原因,引起某一部位的皮肉筋脉受损,以致经络不通,经气运行受阻,瘀血壅滞局部而成。
【辨证】
主症 扭伤部位疼痛,关节活动不利或不能,继则出现肿胀,伤处肌肤发红或青紫。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祛瘀消肿,舒筋通络。以受伤局部腧穴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肾俞 腰痛点(奇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阳关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肩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阳溪 阳池 阳谷
髋部:阿是穴 环跳 秩边 承扶
操作 诸穴均针,用泻法;陈旧性损伤可用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取相应扭伤部位、神门,毫针刺,中强度刺激,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16.正确答案 :C
17.正确答案 :C
解析:阳陵泉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之筋会
定位 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黄疸、胁痛、口苦、呕吐、吞酸等肝胆犯胃病证;②膝肿痛、下肢痿痹及麻木等下肢、膝关节疾患;③小儿惊风。
操作 直刺1~1.5寸。
18.正确答案 :D
解析:黄土汤的组方原理及其与归脾汤的鉴别应用
本方主治阳虚出血证,当温脾摄血,益气养血。
方中灶心黄土温中暖脾,收敛固涩,摄血止血。附子温壮阳气。白术健脾益气,气以摄血。阿胶养血滋阴,益血止血。干地黄补血益血。黄芩止血,制约附子、灶心黄土温热而不伤阴血。甘草益气补中。
黄土汤与归脾汤两方均可用治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
黄土汤中以灶心黄土合炮附子、白术为主,配伍生地、阿胶、黄芩以温阳健脾而摄血,滋阴养血而止血,适用于脾阳不足,统摄无权之出血证;
归脾汤重用黄芪、龙眼肉,配伍人参、白术、当归、茯神、酸枣仁、远志补气健脾,养心安神,适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之出血证。
19.正确答案 :E
解析:大柴胡汤证
【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释义】论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的证治。太阳表证已罢,邪已传入少阳,谓之“过经”。病入少阳,当以和解为主,汗、吐、下之法均属禁忌。今反二三下之,是为误治,误治可能产生变证。但从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表明邪气并未因下而内陷,邪仍在少阳,故先与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服小柴胡汤后,如枢机运转,病即可愈。
但服后病未好转,而反加重,由喜呕变为“呕不止”,此乃邪热不解,内并阳明,热壅于胃,胃气上逆所致;由胸胁苦满变为“心下急”,是邪入阳明,胃热结聚,气机阻滞所致;由心烦而变为“郁郁微烦”,是气机郁遏,里热渐甚。从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说明邪由少阳误治,化燥成实,兼入阳明。少阳证不解,则不可下,而阳明里实,又不得不下,遂用大柴胡汤和解与通下并行,双解少阳、阳明之邪。
本方为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合方加减而成。方中柴胡、黄芩疏利少阳,清泄郁热;芍药缓急止痛;半夏、生姜降逆止呕;枳实、大黄利气消痞,通下热结;大枣和中。诸药配合,共奏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功,实为少阳、阳明双解之剂。
20.正确答案 :D
解析:砂仁
性能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应用
1.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证。
2.脾胃虚寒吐泻。
3.气滞妊娠恶阻及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打碎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