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主治考前模拟题(A2),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
考试宝典发布卫生中级职称考试宝典中医妇科学主治考前模拟题(A2),更多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1. [单选题]桂枝汤的臣药是
  A. 生姜 
  B. 桂枝 
  C. 甘草 
  D. 芍药 
  E. 大枣 
 
2. [单选题]六味地黄丸和大补阴丸两方组成中均不含有的药物是
  A. 炙龟板、熟地黄 
  B. 泽泻、茯苓 
  C. 生地黄、怀牛膝 
  D. 知母、黄柏 
  E. 牡丹皮、山茱萸 
 
3. [单选题]肝胃不和所致的恶阻,首选方是
  A. 半夏茯苓汤 
  B. 香砂六君子汤 
  C. 橘皮竹茹汤 
  D. 茯苓丸 
  E. 苏叶黄连汤 
 
4. [单选题]医学科学研究的作用也有双向性,表现在
  A. 防病与治病 
  B. 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 
  C. 造福人类与危害人类 
  D. 社会医学与医学社会学 
  E. 医学科学与医学道德 
 
5. [单选题]关于问诊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态度要和蔼、柔和 
  B. 循循善诱,以暗示引导患者提供所需资料 
  C. 尽量用通俗语言问诊 
  D. 直接询问患者,获取病史资料 
  E. 从简单问题开始问起 
 
6. [单选题]产后病的特点为
  A. 气血亏虚 
  B. 寒热交替 
  C. 亡血伤津 
  D. 多虚多瘀 
  E. 瘀血内阻 
 
7.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是《难经》所论“伤寒有五”的内容( )
  A. 中风 
  B. 伤寒 
  C. 湿温 
  D. 暑热 
  E. 热病 
 
8. [单选题]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下列解答哪项是正确的
  A. 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B. 恶寒与否 
  C. 恶风与否 
  D. 汗出与否 
  E. 头痛与否 
 
9. [单选题]《金匮要略》论历节病的成因是
  A. 外感风寒湿之气 
  B.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 
  C. 肝肾亏虚,风寒湿侵 
  D. 肝肾不足,寒伤骨髓 
  E. 阳气亏虚,血行不利 
 
10. [单选题]妊娠试验原理是利用孕妇尿液及血清中含有
  A. 雌激素 
  B. 孕激素 
  C.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D. 雄激素 
  E. 性激素 
 
11. [单选题]霍乱兼表证而以里虚寒证为急者,应用何方主治
  A. 四逆汤 
  B. 理中汤 
  C. 白通汤 
  D. 四逆加人参汤 
  E.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 
 
12. [单选题]太阳中喝,津气两伤,治用
  A. 白虎加苍术汤 
  B. 白虎汤 
  C. 白虎加参汤 
  D. 竹叶石膏汤 
  E. 白虎加桂枝汤 
 
13. [单选题]正常成人心率在正常范围时,P-R间期为
  A. 0.08~0.11s 
  B. 0.08~0.20s 
  C. 0.12~0.16s 
  D. 0.12~0.20s 
  E. 0.16~0.24s 
 
14. [单选题]枳实导滞丸的组成药物中不含
  A. 大黄、泽泻 
  B. 枳实、黄芩 
  C. 神曲、茯苓 
  D. 黄连、白术 
  E. 木香、半夏 
 
15. [单选题]《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肺通于
  A. 秋气 
  B. 夏气 
  C. 冬气 
  D. 春气 
  E. 土气 
 
16. [单选题]血中还原红蛋白至少达多少时,皮肤黏膜可出现发绀
  A. >70g/L 
  B. >65g/L 
  C. >60g/L 
  D. >55g/L 
  E. >50g/L 
 
17. [单选题]腹部叩诊,肝浊音界消失,应首先考虑的疾病是
  A. 肺气肿 
  B. 急性胃肠穿孔 
  C. 急性肝坏死 
  D. 肝癌 
  E. 肝囊肿 
 
18. [单选题]不伤害原则的具体要求是
  A. 意外伤害无法防范 
  B. 强迫病人进行实验室检查 
  C. 对病人做与诊断无关的检查 
  D. 造成有意伤害时要给予赔偿 
  E. 正确处理审慎与胆识的关系 
 
19. [单选题]以下项目中不属实热证的舌象为
  A. 舌鲜红起芒刺 
  B. 苔黄厚干 
  C. 舌质粗糙 
  D. 舌淡有齿痕 
  E. 苔黑燥裂 
 
20. [单选题]“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用何方治疗
  A. 理中丸 
  B. 五苓散 
  C. 小青龙汤 
  D. 苓桂术甘汤 
  E. 十枣汤 
 
 有"妇孕不育"和"妇三岁不孕"记载的籍是:某女,月经20天一行,量多,7天即净,为下面说法恰当的是触按疮疡局部,肿处烙手而压痛者,病属《易经》#
《诗经》
《山海经》
《内经》
《曲礼》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经间
有"妇孕不育"和"妇三岁不孕"记载的籍是:某女,月经20天一行,量多,7天即净,为下面说法恰当的是触按疮疡局部,肿处烙手而压痛者,病属《易经》#
《诗经》
《山海经》
《内经》
《曲礼》月经先期#
月经过多
经期延长
经间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关于子痫,下述哪项是错误的:煅法属于的炮制方法是带下一词首见于当归芍药散的药物组成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
时令晨昏对人体的整体影响
脏腑相关是一个整体
人体是有机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关于子痫,下述哪项是错误的:煅法属于的炮制方法是带下一词首见于当归芍药散的药物组成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自然界是统一的整体
时令晨昏对人体的整体影响
脏腑相关是一个整体
人体是有机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多食苦则月经病是指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灵枢·百病始生》认为,"清湿袭虚,则病起于_______"。(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中"清阳"指的是临床上鉴别肾性小球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最简单的方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多食苦则月经病是指以下哪项不属于太阳病提纲《灵枢·百病始生》认为,"清湿袭虚,则病起于_______"。(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中"清阳"指的是临床上鉴别肾性小球血尿及非肾小球性血尿最简单的方 色紫黯,色黯,质稀,无臭气110方
111方
112方#
113方
150方恋物癖
阳痿#
窥阴癖
易性癖
以上均符合大黄、黄连#
黄芩、黄柏
泽泻、茯苓
香附、木香
青皮、枳壳燥湿运脾,和中益气
燥湿运脾,理气健脾
疏肝和胃,阴液耗损,
色紫黯,色黯,质稀,无臭气110方
111方
112方#
113方
150方恋物癖
阳痿#
窥阴癖
易性癖
以上均符合大黄、黄连#
黄芩、黄柏
泽泻、茯苓
香附、木香
青皮、枳壳燥湿运脾,和中益气
燥湿运脾,理气健脾
疏肝和胃,阴液耗损, 四肢拘急不解 ,30岁。神志不宁,盗汗,舌红,不属易黄汤功用的是下述机构中的医师不适用执业医师法的是理中丸的君药是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感觉属于《易经》#
《诗经》
《山海经》
《内经》
《神农本草经》邪气亢盛,清
四肢拘急不解 ,30岁。神志不宁,盗汗,舌红,不属易黄汤功用的是下述机构中的医师不适用执业医师法的是理中丸的君药是口有涩味如食生柿子的感觉属于《易经》#
《诗经》
《山海经》
《内经》
《神农本草经》邪气亢盛,清 某妇,36岁,阴道出血量多,小腹疼痛,见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脉沉细。首选方是:(   )产后三病是指(  )。触按疮疡局部,肿处烙手而压痛者,呕吐涎沫的方剂是预防医学是研究根据测验的方法进行归类,一般用非文字材料的
某妇,36岁,阴道出血量多,小腹疼痛,见胚胎组织堵塞宫颈口,脉沉细。首选方是:(   )产后三病是指(  )。触按疮疡局部,肿处烙手而压痛者,呕吐涎沫的方剂是预防医学是研究根据测验的方法进行归类,一般用非文字材料的 一产妇西医诊断为破伤风,中医应诊断为语音震颤增强见于按腧穴诊病,膻中诊断的是参苏饮与败毒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据《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古之世做汤液醪醴是具有防止性传播疾病传染作用的避孕法是清燥救肺汤
一产妇西医诊断为破伤风,中医应诊断为语音震颤增强见于按腧穴诊病,膻中诊断的是参苏饮与败毒散二方组成中均含有的药物是据《素问·汤液醪醴论》,中古之世做汤液醪醴是具有防止性传播疾病传染作用的避孕法是清燥救肺汤 中医妇科学的萌芽时期是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除半夏、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外,其机理是风湿,汗出恶风者,宜用的治疗方药是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周时期#
辽夏金元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连、黄柏
栀子、
中医妇科学的萌芽时期是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除半夏、人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外,其机理是风湿,汗出恶风者,宜用的治疗方药是秦汉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夏商周时期#
辽夏金元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连、黄柏
栀子、 质地坚硬,表面有结节,最可能的是带下一词首见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茵陈汤证的治法是《灵枢·营卫生会》所言的"清者"指的是关于现病史,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解表散邪宗气
谷气
营#
卫
津液内容包括主诉#
是病史资料
质地坚硬,表面有结节,最可能的是带下一词首见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茵陈汤证的治法是《灵枢·营卫生会》所言的"清者"指的是关于现病史,清热祛湿
清热利湿,解表散邪宗气
谷气
营#
卫
津液内容包括主诉#
是病史资料 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是关于临床科研实验道德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舌象的胃气主要表现在下列诸证中,预后较好的是(   )行政责任依据行政管理法规产生
行政责任多发生在纵向的卫生管理方面
行政责任的追究机关只能是国
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是关于临床科研实验道德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舌象的胃气主要表现在下列诸证中,预后较好的是(   )行政责任依据行政管理法规产生
行政责任多发生在纵向的卫生管理方面
行政责任的追究机关只能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