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关于热原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可被高温破坏
B. 具有挥发性
C. 具有脂溶性
D. 不可被滤过
E. 不可被吸附
2. [单选题]混悬液中微粒的沉降快慢与下列何者无关
A. 分散介质的密度
B. 微粒的密度
C. 分散介质的黏度
D. 大气压力
E. 微粒的半径
3. [单选题]测新药药代动力学参数是先于什么人进行的
A. 健康志愿者
B. 关节炎
C. 细菌感染性疾病
D. 少数病人
E. 300例病人
4. [单选题]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
A. 药物的临床疗效
B. 药物的作用机制
C.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规律
D.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E. 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5. [单选题]欲使肛门栓中的药物吸收后不通过门肝系统,塞入的栓剂应距肛门
A. 2cm
B. 5cm
C. 7cm
D. 9cm
E. 10cm
6. [单选题]二级以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由以下哪些人员组成
A. 药学人员
B. 临床医学及护理人员
C. 医院感染管理人员
D. 医疗行政管理人员
E. 以上都包括
7. [单选题]患者因失眠睡前服用苯巴比妥钠100mg,第二天上午呈宿醉现象,这属于
A. 副作用
B. 继发反应
C. 后遗反应
D. 毒性反应
E. 变态反应
8. [单选题]药物由机体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
A. 吸收
B. 分布
C. 排泄
D. 代谢
E. 消除
9. [单选题]关于生理性止血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血小板减少,主要引起止血时间延长
B. 生理性止血的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
C. 生理性止血首先表现为受损血管局部及附件的小血管收缩,使局部血流减少
D. 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主要是红细胞
E. 血小板与止血栓的形成和血凝块出现有关
10.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几个类别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E. 7个
1.正确答案 :A
解析:热原的性质有哪些;1.耐热性好:在180℃3~4小时、250℃45分钟、650℃1分钟才能破坏;2.滤过性:不能被一般滤器除去,可被活性炭等吸附剂吸附,是目前药液除热原主要方法;3.水溶性:热原溶于水;4.不挥发性:热原溶于水,但不挥发,据此可采用蒸馏法制备无热原注射用水。热原易被水雾带入蒸馏水,注意防止;5.其他:可被强酸碱强氧化剂破坏,据此可采用酸碱处理旧输液瓶,除掉热原。
2.正确答案 :D
解析:混悬粒子沉降速度的影响因素: 1、微粒半径 沉降速度V 稳定性 反之则稳定性 2、密度差( 1- 2) 沉降速度V 稳定性 3、介质粘度 沉降速度V 稳定性 4、重力加速度g (离心)沉降速度V 稳定性 (分离用)
3.正确答案 :A
解析:测试新药药代动力学参数应先在健康志愿者中进行,待评估后再在患者中测试。
4.正确答案 :C
解析: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其内容包括药物与作用靶位之间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生物化学、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药物作用的全过程和分子机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和新药研究提供依据,也为促进生命科学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5.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为识记题,栓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肛门栓有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形等形状。每颗重量约2g,长2-4cm,儿童用约1g。其中以鱼雷形较好,塞入肛门后,因括约肌收缩容易压入直肠内。肛门栓中药物只能发挥局部治疗作用。本题选A。
6.正确答案 :E
解析: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中第七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委员由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临床医学、护理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行政管理等人员组成。
7.正确答案 :C
解析:考查主要几种不良反应的定义。后遗效应指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有效浓度后,仍残存的生物效应;变态反应指机体受药物刺激发生的异常反应,与用药剂量、药理作用无关;继发反应指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后的不良反应,由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使体内敏感菌群受到抑制,不敏感菌群大量繁殖而形成新的感染,也称二重感染;毒性反应是指用药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肌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而产生的危害性反应。
8.正确答案 :A
解析:答案:A。药物由机体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9.正确答案 :D
解析:生理性止血主要包括3个过程:①受损小血管收缩,若破损不大即刻使破口封闭。②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损伤的血管暴露内膜下的胶原组织,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黏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形成松软的血小板止血栓填塞伤口。③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系统启动,在局部迅速出现凝血块,使松软的止血栓变为牢固的止血栓,达到有效止血。
10.正确答案 :D
解析:答案:D。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分为6个几个类别。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