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是
A. 肺
B. 肾
C. 消化道
D. 汗腺
E. 皮肤
2. [单选题]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
A. 吸收
B. 分布
C. 代谢
D. 排泄
E. 转化
3. [单选题]美国药典25版收载的每一个品种项下均没有下列哪一项
A. 分子式与分子量
B. 类别
C. 常用量
D. 规格
E. 作用与用途
4. [单选题]按照规定,每张处方限定哌甲酯不超过15日常用量,是专用于治疗
A. 儿童癫痫症
B. 儿童多动症
C. 儿童高热症
D. 儿童忧郁症
E. 儿童缺锌症
5. [单选题]酶促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的温度是
A. 0℃以下
B. 4℃
C. 0~35℃
D. 30~40℃
E. 80℃以上
6. [单选题]下列各组辅料中,不能作稀释剂的是
A. 淀粉、糊精
B. 乳糖、微晶纤维素
C. 糖粉、糊精
D. 滑石粉、聚乙二醇
E. 硫酸钙、磷酸氢钙
7. [单选题]采用微波照射产生的热能杀灭微生物和芽胞的方法是
A. 过滤灭菌法
B. 煮沸灭菌法
C. 辐射灭菌法
D. 微波灭菌法
E. 低温间歇灭菌法
8. [单选题]下列哪种药物能增强地高辛的毒性
A. 氯化钾
B. 考来烯胺
C. 苯妥英钠
D. 螺内酯
E. 奎尼丁
9. [单选题]轻度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
A. 可缩短或危及生命
B. 不良反应症状明显
C. 不良反应症状不发展
D. 有器官或系统损害
E. 重要器官或系统有中度损害
10. [单选题]人体铁的摄入量不足可引起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巨幼细胞贫血
C. 镰刀红细胞性贫血
D.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E. 再生障碍性贫血
1.正确答案 :E
解析:散热器官主要是皮肤,另外还有其他排泄器官(如肾)借排泄活动散发少部分热量。故正确答案为E.
2.正确答案 :A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血液后,由循环系统运送至体内各脏器组织中的过程,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变化的过程,排泄是指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所以本题答案应选择A。
3.正确答案 :E
解析:美国药典25版收载的每一个品种项下的分子式与分子量、类别、常用量、规格等项目。故正确答案为E.
4.正确答案 :B
解析:专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每张处方限定哌甲酯不超过15日常用量。
5.正确答案 :C
解析: 酶促反应又称酶催化或酵素催化作用,指的是由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增高而加快,但酶是蛋白质,可随温度的升高而变性。在温度较低时,前一影响较大,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温度超过一定范围后,酶受热变性的因素占优势,反应速度反而随温度上升而减慢。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接近体温,一般为37℃~40℃之间,若将酶加热到60℃即开始变性,超过80℃,酶的变性不可逆。故正确答案为C.
6.正确答案 :D
解析:稀释剂主要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便于压片。常用的稀释剂包括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滑石粉和聚乙二醇为润滑剂。故正确答案为D.
7.正确答案 :D
解析:微波灭菌法系指用微波照射而产生的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过滤灭菌法是指采用过滤法除去微生物的方法。煮沸灭菌法是指将待灭菌物品放入沸水中加热灭菌的方法,煮沸时间通常为30~60分钟。辐射灭菌法系指将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的电子束中进行电力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故正确答案为D。
8.正确答案 :E
解析:奎尼丁能使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增加一倍,两药合用时,应减少地高辛用量的30%~50%,否则容易发生中毒,尤其是心脏毒性。故正确答案为E。
9.正确答案 :C
10.正确答案 :A
解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修原料。当铁摄入不足时,可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小,导致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即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使一碳单位减少,DNA合成障碍导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镰刀形红细胞性贫血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无胆色素尿性黄胆综合征,又称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红细胞膜有先天性缺陷的疾病,其特点为慢性过程中伴有急性发作的溶血性贫血和黄疸,血液中球形细胞增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增加。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造血障碍导致全血细胞减少。故正确答案为A.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