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下列做法中不违背医学伦理学无伤害(不伤害)原则的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海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内科)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试频道。[单选题]下列做法中不违背医学伦理学无伤害(不伤害)原则的是
A. 因急于手术抢救患者,未由家属或患者签手术同意书
B. 发生故意伤害
C. 造成本可避免的残疾
D. 造成本可避免的病人自杀
E. 造成本可避免的人格伤害
[单选题]牙体缺损修复时,牙体预备的要求哪项不正确
A. 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B. 磨改过小牙或错位患牙
C. 无需做预防性扩展
D. 去除病变组织
E. 开辟修复体所占空间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艾滋病检测的对象不包括
A. 组织器官
B. 人体血液
C. 血液衍生物
D. 人体体液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E
[单选题]诊断根尖周囊肿最重要的诊断依据为 ( )
A. 包括以上各项
B. 囊液中见到胆固醇结晶
C. 根尖周透射区周边有白线围绕
D. 牙髓无活力
E. 根管内有浅黄透明囊液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卡环设计时叙述正确的是
A. 卡环只设计在缺牙区的邻牙上
B. 固位力越大越好
C. 尽量少的设计卡环数目
D. 设计2~4个卡环为宜
E. 尽量多的设计卡环数目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氯喹的主要副反应为
A. 不可逆性失明与耳聋
B. 白细胞减少
C. 肾肝功能损害
D. 心率失常,心跳骤停
E. 胃肠道反应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乳牙深龋极近髓最好选
A. 间接盖髓后充填
B. 根管治疗
C. 直接盖髓术
D. 牙髓切断术
E. 干髓术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对温度测验的反应为
A. 无反应
B. 出现迟缓性反应或反应迟钝
C. 无疼痛
D. 立刻引起轻微的钝痛
E. 立即引起剧烈疼痛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下列备洞原则中哪项是错误的( )
A. 洞壁无倒凹
B. 边缘外形线应备成圆缓曲线
C. 尽可能去除龋坏组织
D. 预防性扩展
E. 底平壁直、点线角清晰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桩核唇侧应为金瓷冠留出的:小间隙为
A. 1.0mm
B. 1.5mm
C. 2.5mm
D. 2.0mm
E. 0.5mm
正确答案 :B
牙龈缘及乳头中度红,探诊出血,探诊深度普遍4~5mm,包括激发痛(冷热刺激痛)和自发痛。急性牙髓炎的疼痛往往夜间发作,咀嚼食物时引起疼痛,不包括胀痛,洁治等机械方法是去除牙菌斑、清洁牙、保持口腔卫生的重要措施,
下列关于精神药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奶瓶龋好发于 ( )在人体实验中使用对照组、安慰剂和双盲法医疗事故按以下方式分类烤瓷冠修复牙体缺损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各项中,属于预防医学道德原则的是固定桥最理想的固
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早期牙周炎的表现不包括前牙缺失,哪一项最不重要艾滋病检测的对象不包括龋齿充填近期出现激发痛和自发痛,多是由于铸造舌连接杆的设计最厚处位于
国家实行特殊管理的药品不包括奶瓶龋好发于 ( )患者,50岁,舌前部灼痛感6个月。进食时疼痛不明显,空闲时加重,26岁,妊娠8个月。前来口腔诊所进行产前咨询教育时,正确的是 ( )直接盖髓术的禁忌证是乳牙牙髓病常
左上后牙龈反复起疱半年,探针不能探入糜烂面边缘。可发现抗基底膜区抗体的方法是专家组对某市饮水加氟8年的防龋效果进行评估,不正确的是变质的
被污染的
所标明的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未标明有效期或者
以下错误的是颞下颌关节双重造影是指,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
有医学专科学历,呈羽毛状,体积明显增大
导管系统表现为排列扭曲、紊乱和粗细不均责任事故;技术事故;以责任为主的事故;以技术为主事故;医疗差错
责
下颌骨正中膨隆3年,无症状。病变镜下见肿瘤细胞排列成上皮样,常备不懈#
统一领导,常备不懈,分级负责,反应及时,加强合作牙髓坏死
晚期牙髓炎
器械折断在根管内,是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的特点。备选答案中其他肿瘤不具备影
根据国家艾滋病监测规划和方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艾滋病监测计划和工作方案的机构是患者右下6龋洞深,探不敏感,热试验引起疼痛,持续时间长,其原因可能是 ( )直接盖髓术的禁忌证是附着于下颌小舌的结构是 ( )人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除外我国《药品管理法》的立法宗旨不包括去除颈部及根面上附着的牙菌斑,55岁,两侧微弯向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
腭隆突之后,软腭颤动线之前,两侧微弯向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
腭
女性,因口腔黏膜反复起疱9个多月就诊,红糜烂面边缘有疱壁残留,错误的是1小时
立即#
2小时
12小时
24小时40%碘油#
30%泛影葡胺
10%碘油
以上皆不是
60%碘水10s
20s
60s#
40s
2min120~140mg/d
10~30mg/d
60~100mg/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