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的疾病是
A. 肠结核
B. 急性胆囊炎
C. 急性阑尾炎
D. 盲肠肿瘤
E. 右侧输尿管结石
2. [单选题]功用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方剂是
A. 温脾汤
B. 逍遥散
C. 四逆散
D. 痛泻要方
E. 大柴胡汤
3. [单选题]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藏而不泻特性的是
A. 心
B. 肝
C. 三焦
D. 胆
E. 女子胞
4. [单选题]治疗痢疾的主穴是
A. 天枢、关元、上巨虚、合谷
B. 天枢、支沟、水道、丰隆
C. 天枢、水分、上巨虚、阴陵泉
D. 天枢、支沟、下脘、合谷
E. 天枢、足三里、中脘、太冲
5. [单选题]对病人利害共存时,要求临床医师保证最大善果和最小恶果的医学伦理学原则是
A. 患者自主
B. 有利患者
C.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D. 严谨审慎
E. 双方协商解决
6. [单选题]不属于浮脉类的脉象是
A. 散脉
B. 芤脉
C. 革脉
D. 动脉
E. 洪脉
7. [单选题]针灸治疗耳鸣耳聋实证,应以下列哪组腧穴为主
A. 合谷、外关、翳风、中渚
B. 百会、听会、风池、中渚
C. 翳风、听会、侠溪、中渚
D. 太溪、照海、听会、听宫
E. 太冲、耳门、听宫、听会
8. [单选题]用治痰热壅盛之咽喉肿痛的药物是
A. 山豆根
B. 射干
C. 马勃
D. 鱼腥草
E. 薄荷
9. [单选题]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于病邪轻浅者,其治法是
A. 因而越之
B. 引而竭之
C. 减之
D. 彰之
E. 扬之
10. [单选题]心烦失眠,腰酸梦遗,头晕,舌红少苔,宜诊断为
A. 心火亢盛证
B. 肾阴虚证
C. 肾精不足证
D. 心肾不交证
E. 心阴虚证
1.正确答案 :C
2.正确答案 :D
3.正确答案 :C
解析:《素问·五脏别论》以天地阴阳藏泻作为标准,明确提出腑"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具有实而不满的特点;脏与奇恒之腑"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具有满而不实的特点。
4.正确答案 :A
解析:痢疾
【病因病机】
痢疾多由饮食生冷、不洁之物,或感受暑湿疫毒所致。外邪与食滞阻碍肠腑,气机不利,大肠传导功能失职,湿热相搏,气血阻滞,肠络受损,而致下痢脓血,形成湿热痢5脾胃素虚,脏腑气弱,而贪凉受寒,湿浊乘虚而人,以致寒湿不化,形成寒湿痢;感受疫毒之邪,毒邪熏灼肠道,热毒内盛,引动内风,蒙蔽清窍,而成疫毒痢;湿热蕴结中焦,脾胃失其升降功能,以致呕恶不能食,为噤口痢;若痢疾迁延日久,中焦虚弱,命门火衰,正虚邪恋,常因受凉或饮食不当而反复发作,为休息痢。
【辨证】
主症 大便次数增多,粪中带有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化湿,通肠导滞。以手足阳明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 天枢 关元 上巨虚 合谷
配穴 湿热痢加曲池、阴陵泉;寒湿痢加中脘、阴陵泉;疫毒痢加大椎、中冲、十宣;噤口痢加内关、中脘;休息痢加脾俞、肾俞;久痢脱肛加百会、长强。
操作 关元用平补平泻法;其余主穴用泻法。急性痢疾者,每日治疗2次,每次留针30分钟。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寒湿痢、休息痢及久痢脱肛者,可配合艾灸;大椎、十宣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大肠、直肠下段、胃、脾、肾、腹。每次3~4穴,急性痢疾用强刺激,留针30分钟,每日1~2次,慢性痢疾用轻刺激,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2)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基本治疗,用黄连素注射液,或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用维生素B↓1注射液,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
5.正确答案 :B
6.正确答案 :D
7.正确答案 :C
解析:【治疗】
1.基本治疗
(1)实证
治法 清肝泻火,疏通耳窍。以足少阳、手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听官 听会 翳风 中渚 侠溪
配穴 肝胆火盛者,加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加外关、合谷。操作 毫针泻法。
(2)虚证
治法 益肾养窍。以足少阴经穴为主。
主穴 耳门 听官 太溪 照海
配穴 肾气不足加肾俞、气海;肝肾亏虚加肾俞、肝俞。
操作 毫针补法。肾气虚可用小艾炷灸患处。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心、肝、肾、内耳、皮质下。暴聋者,毫针强刺激;一般耳鸣、耳聋中等刺激量,亦可埋针。
(2)穴位注射法 选听宫、翳风、完骨、瘈脉。用654-2注射液,每次两侧各选一穴,每穴注射5mg;或用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0.2~0.5ml。
(3)头针法 选取两侧颞后线,毫针刺,间歇运针,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8.正确答案 :B
9.正确答案 :E
10.正确答案 :D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