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某批原料药总件数为256件,进行检验时随机取样量应为
A. 8件
B. 9件
C. 13件
D. 16件
E. 17件
2. [单选题]直接提高血糖水平的糖代谢途径是
A. 糖的有氧氧化
B. 糖异生途径
C. 糖酵解途径
D. 糖原合成
E. 磷酸戊糖途径
3. [单选题]半衰期为12小时的药物
A. 静脉滴注
B. 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
C. 每2个半衰期给药1次
D. 每3个半衰期给药1次
E. 每天给药1次
4. [单选题]处方的开具者是
A. 执业医师
B. 药师
C. 护师
D. 技师
E. 病人
5. [单选题]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称为
A. 耐受性
B. 变态反应
C. 后遗效应
D. 毒性反应
E. 耐药性
6. [单选题]关于淀粉在片剂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干淀粉可作崩解剂
B. 淀粉可作润滑剂
C. 淀粉可作稀释剂
D. 淀粉可作填充剂
E. 淀粉浆可作黏合剂
7. [单选题]常作肠溶衣的材料的高分子类物质为
A. PEG-4000
B. 羟丙基纤维素
C. 聚乙烯醇
D. 淀粉
E. 丙烯酸树脂EuS100
8. [单选题]药物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达到缓释作用根据哪种原理
A. 溶出原理
B. 扩散原理
C. 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D. 渗透原理
E. 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9. [单选题]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
A. 药物剂量大小
B. 药物脂溶性大小
C. 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D.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速度
E. 药物pKa大小
10. [单选题]属于二线抗结核病药的是
A. 异烟肼
B. 吡嗪酰胺
C. 链霉素
D. 乙胺丁醇
E. 乙硫异烟胺
1.正确答案 :E
解析:答案:E。样品总件数为χ,如按包装件数来取样,其原则为:当χ≤3时,每件取样;当300≥χ>3时,按随机取样;当χ>300时,按随机取样。一次取样量最少可供三次检验用量,同时还应保证留样观察的用量。当r-256,则取样量为:17。
2.正确答案 :B
解析:糖的有氧氧化、糖酵解途径、糖原合成、磷酸戊糖途径都是葡萄糖分解和合成糖原,只在糖异生途径是生成葡萄糖的。
3.正确答案 :B
解析:半衰期小于30分钟的药物,治疗指数低的一般要静脉滴注给药。半衰期8~24小时的药物,每个半衰期给药1次,超过24小时的药物,每天给药1次较为方便。
4.正确答案 :A
解析:处方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业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5.正确答案 :E
解析:耐药性 也称抗药性,系指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对药物产生耐药现象。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疗效就明显下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一些常用药物都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于那些应用时间较长,使用范围广泛的药物,细菌的耐药往往较为严重。
6.正确答案 :B
解析:淀粉在片剂中的可用作填充剂(稀释剂),淀粉浆是黏合剂,干淀粉是崩解剂。
7.正确答案 :E
解析:肠溶型薄膜衣是丙烯酸树脂EuS100。故E说法正确。
8.正确答案 :A
解析:的释放速度受其溶出速度的限制,溶出速度慢的药物显示出缓释的性质。因此采取措施降低药物的溶出速度,可使药物缓慢释放,达到延长药效的目的。根据noyes—whitney方程式,药物的溶出速度受药物的溶解度,药物粒子的表面积等因素影响。利用溶出原理达到缓释作用的方法很多,包括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控制粒子大小、以及将药物包藏于具有缓释作用的骨架材料中等。具体的方法有下列几种: (一)制成溶解度小的盐或酯 (二)与高分子化合物生成难溶性盐 (三)控制粒子大小 (四)将药物包藏于溶蚀性骨架中 (五)将药物包藏于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中
9.正确答案 :C
解析: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应,即药物接触或进入机体后,促进体表与内部环境的生理生化功能改变,或抑制入侵的病原体,协助机体提高抗病能力,达到防治疾病的效果称为药物的作用。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10.正确答案 :E
解析:抗结核一线药物指的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一般对于普通人群都有效. 指导意见: 常用的二线抗结核药为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丁胺卡那、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和左氧氟沙星)、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1321th)、对氨水杨酸钠、对氨水杨酸异烟肼等.一般只有在对一线药物耐药的情况下才使用二线药物。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