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遗传性很不稳定的病毒是
A. 麻疹病毒
B. 以上均稳定
C. 流感病毒
D. 牛痘病毒
E. 腮腺炎病毒
2. [单选题]与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液学特征不符合的是
A. 成熟红细胞中出现Howell-Jolly小体
B. 网织红细胞减少
C. 出现点彩红细胞
D. 可见幼红细胞
E. 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
3. [单选题]血清铁不增高的是( )
A. 溶血性贫血
B. 血色病
C. 含铁血黄素沉着症
D. 感染性贫血
E.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4. [单选题]下列关于百日咳鲍特菌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抵抗力强,对紫外线不敏感
B. 专性需氧
C. 无芽孢、有荚膜
D. 革兰阴性小杆菌
E. K抗原中7因子是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炎鲍特菌所共有
5. [单选题]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最有意义的依据是
A. 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B.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C. 白细胞明显增高
D. 骨髓增生极度活跃
E. Ph染色体阳性
6. [单选题]酶质量测定较酶活性测定的优点不包括
A. 特异性高
B. 不受激活剂影响
C. 灵敏度高
D. 能测出不具活性的酶蛋白量
E. 易受抑制剂影响
7. [单选题]将PBMC悬液倾于玻璃培养瓶中,37℃静置1小时,未贴壁的细胞主要是
A. 红细胞
B. 单核细胞
C. T细胞
D. 中性粒细胞
E. 淋巴细胞
8. [单选题]关于分子生物学测定细胞因子的评价,哪项正确
A. 敏感性高
B. 定量
C. 测细胞因子基因
D. 特异性高
E. 操作简便
9. [单选题]诊断“多毛细胞”的最有效手段为
A. 骨髓组织病理检查
B. 细胞化学染色
C. 扫描电镜超微结构检查
D. 骨髓象和血常规综合分析
E. 染色体核型分析
10. [单选题]卵磷脂小体减少常见于
A. 尿道旁腺炎
B. 精囊炎
C. 附睾炎
D. 尿道球腺炎
E. 前列腺炎
1.正确答案 :C
解析:流感病毒的核酸为分节段的单负股RNA,节段间易发生基因重组,从而引起变异。
2.正确答案 :B
解析: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增生,大量网织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使网织红细胞增高。溶血性贫血属于增生性贫血,表现为红细胞生成加速,出现各种幼稚红细胞。嗜多色性属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质中含有多少不等的嗜碱性物质RNA而被染成灰色、蓝色,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提示骨髓造红细胞功能活跃,在增生性贫血时增多,溶血性贫血时最为多见。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小体)位于成熟或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呈圆形,有1~2μm大小,染紫红色,可1至数个,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术后。幼稚红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在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属病理现象,最常见于各种溶血性贫血。点彩红细胞是红细胞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变性沉淀而形成,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见增多。
3.正确答案 :D
4.正确答案 :A
解析: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阴性小杆菌,无芽孢,有荚膜,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O抗原为鲍特菌属所共有,K抗原由多种凝集因子组成,其中因子7为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炎鲍特菌所共有。本菌抵抗力较弱,但在低温0~10℃能生存,对紫外线敏感,光照60分钟可死亡。
5.正确答案 :E
解析: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增殖性疾病,以粒系增生为主。CML患者的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慢性期时粒细胞分类类同于周围血象。CML血象中白细胞数显著升高,可见各阶段粒细胞,其中以中性中幼粒及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嗜碱性粒细胞可高达10%~20%,是CML特征之一,嗜酸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也可增多。Ph染色体是CML的特征性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90%~95%,其中绝大多数为t(9;22)(q34;q11)。CML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明显降低,CML合并感染及急变期,NAP积分升高。
6.正确答案 :E
解析:其优点是不受体液中其他物质的影响,特别是抑制剂和激活剂的影响。
7.正确答案 :E
解析:淋巴细胞不能贴于玻璃培养瓶,而PBMC中不包含红细胞。
8.正确答案 :C
解析:分子生物学测定细胞因子就是从基因水平检测细胞因子情况。
9.正确答案 :C
解析:多毛细胞白血病超微结构检验:扫描电镜(SEM)示毛细胞表面有较多的散射的细长毛状突出,最长可超过4μm,延伸的“毛”有交叉现象,部分细胞表面呈皱褶状突起。透射电镜(TEM)示毛细胞表面有长绒毛和伪足。
10.正确答案 :E
解析:卵磷脂小体:为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不等,多大于血小板,小于红细胞,折光性强。正常前列腺液涂片中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前列腺炎时分布不均,数量减少或消失。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