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发散风热药共有的功效是
A. 清热利咽
B. 辛凉解表
C. 清利头目
D. 透发麻疹
E. 清肺止咳
2. [单选题]主含东莨菪碱的药材是
A. 蒲黄
B. 丁香
C. 洋金花
D. 菊花
E. 金银花
3. [单选题]下列哪项不是石决明的功能
A. 潜肝阳
B. 清肝火
C. 益肝阴
D. 养心血
E. 清肝明目
4. [单选题]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的区别在于
A. 心悸或怔忡,动则尤甚
B. 气短
C. 心胸憋闷
D. 脉结代
E. 怕冷
5. [单选题]有沉降性质的中药性味是
A. 苦,温
B. 辛,寒
C. 苦,寒
D. 咸,温
E. 甘,寒
6. [单选题]青皮行气力强,破气散结,可用治( )
A. 癥瘕积聚
B. 乳房胀痛
C. 胸胁胀痛
D. 大便秘结
7. [单选题]虻虫、蜈蚣最常用的炮制方法是( )
A. 滑石炒法
B. 蛤粉炒法
C. 麦麸煨法
D. 烘焙法
8. [单选题]乌头碱中毒主要是针对
A. 循环系统
B. 消化系统
C. 皮肤和粘膜
D. 神经系统
E. 泌尿系统
9. [单选题]既能消食化积又能行气散瘀的药物是
A. 神曲
B. 山楂
C. 木香
D. 枳实
E. 鸡内金
10. [单选题]下列药物中,有助阳益阴、固涩下焦功效的是
A. 紫河车
B. 肉苁蓉
C. 白术
D. 菟丝子
E. 重楼
1.正确答案 :B
解析: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本类药多具辛味,主入肺与膀胱经,性善发散,能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发散风热药又称辛凉解表药,性味多辛凉,主能疏散风热,发汗力虽较缓和,但长于透解表热,主治外感风热表证,兼治风热咳嗽、麻疹不透、目赤多泪等。故选B
2.正确答案 :C
解析:洋金花总碱口服,较易吸收,分布于全身,可通过胎盘至胎儿循环。用犬和小鼠实验表明,洋金花对生殖功能及胎儿均无影响;大部分在肝中被酶水解,东茛菪碱仅?l%以原形从肾排出。故此题应选C。
3.正确答案 :D
解析:石决明来源于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贝壳。性味归经:咸,寒。归肝经。性能特点:咸寒清泄,质重镇潜,专入肝经,略兼滋阴。善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为治肝阳上亢及肝热目疾之要药。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主治病证:(1)肝阳上亢的头晕目眩。(2)肝火目赤翳障,肝虚目昏。故此题应选D。
4.正确答案 :E
解析:心阳虚与心气虚的共有症状是:心悸,气短,自汗,活动或劳累后加重。心气虚证的临床表现,除上述共有症状外,兼见面色白,体倦乏力,舌质淡,舌体胖嫩,苔白,脉虚。心阳虚证的临床表现,除上述共有症状外,兼见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舌淡或紫暗脉细弱或结代。如出现心阳虚脱,除有心阳虚的症状外,兼见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口唇青紫,呼吸微弱,脉微欲绝。心气虚与心阳虚,往往由于年老脏气日衰,或由其他疾病的转变,或者由于汗、下太过以及各种损伤气血的原因而形成。心气虚证以心脏及全身功能活动衰弱为辨证要点。心阳虚证以在心气虚证的基础上出现虚寒症状为辨证要点。故此题应选E。
5.正确答案 :C
解析:答案:C。酸苦咸涩属阴、属寒凉——沉降。
6.正确答案 :A
7.正确答案 :D
8.正确答案 :D
9.正确答案 :B
解析:山楂,核果类水果,核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果可生吃或作果脯果糕,干制后可入药,是中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具有降血脂、血压、强心、抗心律不齐等作用,同时也是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对胸膈脾满、疝气、血淤、闭经等症有很好的疗效。故此题应选B。
10.正确答案 :D
解析:菟丝子是一味平补肾、肝、脾之良药,临床主要应用于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尿频、宫冷不孕、目暗便溏之肾阴阳虚证。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