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的理论依据是( )。
A. 津能载气
B. 气能生血
C. 气能摄血
D. 津血同源
2. [单选题]下列属于阴的属性的是( )。
A. 有形的
B. 向上的
C. 温暖的
D. 运动的
3. [单选题]泄泻的病位主要在( )。
A. 肠
B. 胃
C. 肝
D. 脾
4. [单选题]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之道路是( )。
A. 肺
B. 经络
C. 三焦
D. 肾
5. [单选题]“化而裁之,推而行之”典出( )。
A. 《论语》
B. 《史记》
C. 《周易》
D. 《孟子》
6. [单选题]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 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B.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C.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 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7. [单选题]喘证的病位主要在( )。
A. 脾、肺
B. 肺、肾
C. 心、肺
D. 肝、肺
8. [单选题]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 )。
A. 《神农本草经》
B. 《中藏经》
C. 《黄帝内经》
D. 《难经》
9. [单选题]解表剂适用于除( )以外的各种病证。
A. 麻疹已透
B. 外感风寒
C. 疮疡初起
D. 风温初起
10. [单选题]七情内伤易影响脏腑气机,其中思则( )。
A. 气结
B. 气下
C. 气上
D. 气消
1.正确答案 :D
解析:津血同源,是指血和津液皆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濡养的作用,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补充,相互转化。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对于失血患者,不宜妄用汗法;对于多汗夺津或因吐、泻等致津液大量丢失的患者,不可轻用破血逐瘀之峻剂。此即“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2.正确答案 :A
解析:划分事物或现象阴阳属性的标准:①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的属于阳的范畴:②静止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物质的属于阴的范畴。阴阳的基本特性,是划分事物和现象阴阳属性的依据。
3.正确答案 :D
解析:泄泻的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外感湿邪,困阻脾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致肝气郁结,从而横逆犯胃;素体脾胃虚弱;年老、久病、房劳使肾阳虚衰,不温脾阳;以上都是在损伤脾胃的基础上致脾胃运化失职,水湿内停,而致泄泻。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
4.正确答案 :C
解析: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
5.正确答案 :C
解析:《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之为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6.正确答案 :B
解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学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
7.正确答案 :B
解析: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喘》说“在肺为实,在肾为虚”。喘证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病性有虚实两端。“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多为实喘之因;劳欲、久病则为虚喘之由,二者可相互转化:实喘久病迁延不愈,可耗伤肺肾之气,致肺肾气虚或阴虚,肺不主气或肾不纳气,成为虚喘。
8.正确答案 :C
解析:《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9.正确答案 :A
解析:解表剂适用于外感病症或疾病的初起阶段。故此题应选C。
10.正确答案 :A
解析: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的表现为:“怒则气上,恐则气下,悲则气消,思则气结。”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