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社区精神护理三级预防的目标人群是
A. 普通人群
B. 高危人群
C. 精神疾病发病前期的病人
D. 精神疾病发病期的病人
E. 精神疾病康复期病人
2. [单选题]儿科每一病区适宜收治的患儿人数为
A. 10~20名
B. 20~30名
C. 30~40名
D. 40~60名
E. 60~80名
3. [单选题]患者肢体可抬高离开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则其肌力为
A. 1级
B. 2级
C. 3级
D. 4级
E. 5级
4. [单选题]保护易感人群最重要的免疫措施是
A. 口服中草药
B. 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C. 注射丙种球蛋白
D. 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
E. 接种抗毒素
5. [单选题]采用过氧乙酸喷雾进行家庭居室空气消毒时,恰当的浓度和消毒时间为
A. 0.1%~0.5%;5min
B. 0.1%~0.5%;10min
C. 0.1%~0.5%;20min
D. 1%~5%;10min
E. 1%~5%;20min
6. [单选题]在社会和医学实践中最容易产生争议的是
A. 被动自愿安乐死的实施
B. 主动自愿安乐死的实施
C. 被动非自愿安乐死的实施
D. 主动非自愿安乐死的实施
E. 任何一种安乐死的实施
7.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有效沟通策略的是
A. 使用恰当的沟通方式
B. 考虑接受者的立场
C. 充分利用正式沟通渠道
D. 用行动强化语言
E. 不要一味说教
8. [单选题]诊断腹腔内实质性脏器破裂的主要依据是
A. 腹肌紧张
B. 腹式呼吸消失
C. X线片示结肠充气影
D.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
E. 腹腔B超示腹腔积液
9. [单选题]CVP高,BP正常反应提示
A. 血容最严重不足
B. 血容量轻度不足
C. 容量血管过度收缩
D. 心输出量低
E. 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
10. [单选题]管理的基本特征指的是
A. 时间的管理
B. 管理的广泛性
C. 管理的综合性
D. 管理的艺术性
E. 社会的管理
1.正确答案 :E
解析:社区精神护理三级预防的目标人群是精神疾病康复期病人。
2.正确答案 :C
解析:小儿病房最适宜的床位数是30~40张,过多存在安全隐患,易引起交叉感染,过少不利于患儿的收治。
3.正确答案 :C
解析:肌力的分级是对瘫痪患者进行评估的重要内容。其中,0级:完全不能动,无肌肉收缩;1级:可见或仅在触摸中感到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2级:肢体能够在床上平移,但不能抬起肢体;3级:肢体能克服地心引力,可以抬高离开床面,但不能抗阻力;4级:肢体稍能抗阻力运动;5级:正常肌力。
4.正确答案 :D
解析:可以通过提高非特异性免疫力和特异性免疫力来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重要的免疫措施。接种疫苗、菌苗及类毒素之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病毒、细菌和毒素的主动特异性免疫,免疫力可保持数月或数年。接种抗毒素、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后,可使机体产生被动特异性免疫,常用于治疗及对接触者的紧急预防,免疫力仅持续2~3周。因此相对而言,接种疫苗、菌苗、类毒素等产生的主动免疫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最重要。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5.正确答案 :C
解析:采用过氧乙酸喷雾进行家庭居室空气消毒时,常用浓度0.1%~0.5%,消毒时间20min。
【该题针对“第四节 家庭常用护理技术(实践能力)”知识点进行考核】
6.正确答案 :D
解析:主动安乐死是指对符合安乐死条件的患者,医生使用药物或其他方式尽快结束患者痛苦的死亡过程,让其安宁、舒适地死去 。在主动安乐死中,由于对患者采取一定的积极行为,死亡的原因与行为就产生了某种联系,行为和病因与死亡原因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而在被动安乐死中死亡的原因就只能是不可挽救的病痛了 。所以说,主动安乐死在社会上和医学实践中争议较大。
7.正确答案 :C
解析:有效沟通的策略不包括充分利用正式沟通渠道。
8.正确答案 :D
解析:肝、脾、胰、肾等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损伤时,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腔内(或腹膜后)出血,腹腔穿刺抽得液体若为不凝固血液,提示为实质性脏器或大血管破裂所致的内出血。
9.正确答案 :C
解析:5.根据CVP与BP的关系判断,CVP与BP均低提示血容量严重不足;CVP低与BP正常提示血容量轻度不足;CVP正常与BP低提示心功能不全,心输出量下降;CVP高与BP低则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血容量相对过多;而CVP高与BP正常,往往提示容量血管过度收缩,肺循环阻力增加。
10.正确答案 :D
解析:管理的基本特征:#1.管理的二重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管理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即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或生产活动,都要经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过程,这在任何时期、任何国家、任何阶段都是相同的。#(2)管理的社会属性:管理具有其特殊性和个性,即管理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阶段和不同社会文化,都会使管理出现一定的差别,这就是管理的社会属性。#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管理是由一系列概念、原理、原则和方法构成的知识体系,反映了管理活动的科学性。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没有实践,也就无所谓艺术。#3.管理的普遍性与目的性管理普遍存在于各种活动之中,这就决定了管理的普遍性。管理是人类一项有意识、有目的的协作活动,是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这就是管理的目的性。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