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医学正高考试宝典妇产科学(正高)考试模拟系统(T1),更多妇产科(正高)主任医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模拟题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正高)频道。1. [多选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有
A. 出现窦性心律不齐
B.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C. 心动过缓心率<60/min
D. 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min,且不易用阿托品等药物纠正
E. 常出现慢-快综合征
2. [单选题]痰火扰神型狂病的治疗主方是( )
A. 安宫牛黄丸
B. 当归芦荟丸
C. 生铁落饮
D. 礞石滚痰丸
E. 逍遥丸
3.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古人对气的别称有( )
A. 元气
B. 原气
C. 真气
D. 精气
E. 阳气
4. [多选题]关于妊娠合并贫血的正确描述包括( )
A. 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故孕期需常规补充铁剂
B. 妊娠合并巨幼红细胞贫血可能伴发消化道症状及神经系统症状
C. 妊娠期发现血常规三系下降,需鉴别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D. 合并贫血的产妇,产程中应避免产程延长,预防产后出血及感染
E. 妊娠期重度贫血,应少量多次输血,避免加重心肺负担
5. [多选题]预防羊水栓塞应注意哪些问题( )
A. 低置胎盘破膜时应注意使羊水缓慢流出
B. 剖宫产术中破膜时应注意使羊水缓慢流出
C. 人工流产钳刮时应先破膜,放出羊水后再钳刮
D. 人工破膜时应在宫缩间歇或宫缩转弱时进行
E. 慎用催产素,若使用应避免宫缩过强
6. [多选题]青春期的一级保健包括
A. 合理的营养
B. 培养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
C. 筛查健康和行为问题
D. 进行心理卫生和性知识等教育
E. 早期发现疾病
7. [多选题]内伤咳嗽多以调理脏腑为主,表现为( )
A. 清泄肝火
B. 宁心安神
C. 健脾
D. 补肾
E. 养肺
8. [多选题]血清碱性磷酸酶及胆红素明显升高,而转氨酶仅轻度升高见于
A. 胰头癌
B.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C. 黄疸性肝炎
D. 原发性肝癌
E. 肝脓肿
9. [多选题]功血的支持治疗包括
A. 静脉高营养
B. 休息
C. 抗感染
D. 纠正贫血
E. 止血药物
10. [多选题]生地黄的主治病证是( )
A. 温热病热入营分
B. 血热妄行出血证
C. 热病伤阴,口干口渴
D. 消渴证
E. 热伤阴液,肠燥便秘
停经35周,今早突起下腹隐痛,少量阴道流血。查:血压17.3/12.0kPa(130/90mmHg),脉搏120次/分,肛查宫口未开。下列处理哪项正确"土"性具有的特征包括( )可以鉴别输尿管尿道瘘的检查方法包括下列选项中,不为郁证
下列哪些描述正确( )寒邪伤人,时间不短于半年
孕激素受体含量高者治疗效果好#
应用醋酸甲羟孕酮不小于200mg/d,时间不短于12周#受纳
寒凉#
滋润#
向下#
静藏#以往有异常妊娠史或不良分娩史#
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和羊
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表现有炙甘草汤中,治疗心悸、脉结代之君药是( )以下哪些是产后健康检查的内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应根据哪些来决定枳实除治疗食积脾胃气滞外,还常用治( )有关
西医学将痛经分为( )HLA的特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手段包括对于宫颈糜烂,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子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宫颈癌可出现宫颈糜烂样改变,
对肝的系统连属,表述正确的是( )子宫肌壁间肌瘤的临床表现包括对于受精卵,下列哪些项是恰当的决定急性阑尾炎孕妇预后的因素包括不属于逍遥散主治证候的是( )妊娠期循环系统的特点有带下过少的证型有( )
对肾的系统连属,论述正确的是( )利托君的副作用不包括( )Ⅱ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在志为恐#
在液为唾#
主骨生髓而华发#
开窍于耳及二阴#
肾与膀胱相表里母胎心率增快
血糖降低#
血钾升高#
促进水钠潴
描述正确的是( )下列各组经脉中,距指甲角0.1寸
少商穴在手拇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内关穴在腕背横纹上2寸,两骨之间恶露过期不止,AD不是。臀位易发生宫缩乏力,产褥感染和产后出血,胎头水肿或颅内出血,脊柱损
哪些说法是不恰当的产科范围内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下列哪些是正确的子宫腺肌病大体病理可见决定急性阑尾炎孕妇预后的因素包括下列穴位中,抑制内源性雌激素对下丘脑的负反馈,又有弱雌激素作用。在下丘脑竞争结合雌激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主要可用于( )需行预防性化疗的葡萄胎患者有确诊为不全流产合并感染,处理应包括解释生理现象#
解释病理传变#
指导诊断疾病#
说明事物之间变化#
指导临床治疗#卵巢黄素化囊肿大于6cm#
随访有困
中医学"治未病"是指( )晚期产后出血的常见症状包括( )消渴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对于雌激素、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下列哪些项恰当下列哪些情况易发生继发性宫缩乏力胎盘剥离征象未病先防#
治标治本
正治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