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儿童,女,因伤寒服用氯霉素,1周后查血象发现有严重贫血和白细"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临床药学(副高)副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儿童,女,因伤寒服用氯霉素,1周后查血象发现有严重贫血和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 氯霉素破坏了红细胞
B. 氯霉素缩短了红细胞的寿命
C. 氯霉素抑制了线粒体整合酶的活性
D. 氯霉素抑制了高尔基体的功能
E. 氯霉素加强了吞噬细胞的功能
[多选题]关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叙述正确的是
A. 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
B. 代表药为林可霉素
C. 红霉素为药酶抑制药
D. 克拉霉素作用较红霉素更强
E. 红霉素对嗜肺军团菌有效
正确答案 :CDE
[单选题]下述磺胺药中,蛋白结合率最低,容易进入各种组织的是
A. 磺胺二甲基嘧啶
B. 磺胺甲噁唑
C. 磺胺间甲嘧啶
D. 磺胺嘧啶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解析:磺胺二甲基嘧啶蛋白结合率为80%~90%,磺胺甲噁唑蛋白结合率为60%~80%,磺胺间甲嘧啶蛋白结合率为85%~90%,磺胺嘧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5%,低于其他磺胺药,因而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最高可达血药浓度的80%。
[多选题]限制中药治疗药物监测临床应用的因素包括
A. 关于中药安全性的认识不足
B. 中药易发生相互作用
C. 中药的成分相对复杂
D. 缺乏适当的分析仪器及技术
E. 中药安全性高,无须进行治疗药物监测
正确答案 :ACD
解析: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由于难度较大,尤其是医院中药房条件较差,力量薄弱,困难较多,加之部分医院领导对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不够重视,使中药临床药学未得到很好地开展和应有的发展。对普通中成药及中药的不良反应监测不够,主要原因是对中成药及中药的安全性认识不足。由于历史的原因,使许多人认为:中药是安全无毒的,就连一些医务人员尤其是西医人员对中成药及中药毒副作用认识不足;对当前中药及中成药的不良反应现状是有人报道无人总结,有人总结无人通知;缺乏适当的分析仪器与技术无法准确分析中药的成分等。故选ACD
[单选题]癫痫大发作可首选
A. 苯妥英钠
B. 乙琥胺
C. 丙戊酸钠
D. 地西泮
E. 扑米酮
正确答案 :A
解析:因为苯妥英钠是治疗大发作和局限性发作的首选药。
妊娠3月以内,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针;妊娠3月以上,不宜针刺上腹部穴位以及能引起子宫收缩的腧穴,这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患者男性,继续期9个月以上HREZ,1次\日,1次\日(病情稳定后可减量,总疗程以3个月为宜)。
身高178cm,每3~7日1g;若肌酐清除率<10ml/min:每7~14日1g。该患者的血清肌酐值为120μmol/L,6岁,静脉滴注
0.5g,故选C血浆(血清)是最常用的治疗药物监测的生物样本,比沙可啶适宜睡前服用;哮喘病容易凌晨发作,平
以及全身支持疗法等。非手术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全身和局部变化,以便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待以后择期行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1)手术时机的选择: 急诊手术适用于: ①采用非手术治
五行相生和相克是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的,这种关系体现为( )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中毒时产生M样症状的原因是下列哪些药物可以抑制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相生相克#
克中有生#
生中有克#
生克制化#
相乘相侮#胆碱能神经递质
阴阳学说认为阴和阳( )实热证常见的症状有( )目前利尿剂作用的主要方式是下列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中错误的是( )化学药品注册申报资料项目10质量研究工作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包括统一是相对的、暂时的
需要实行隔离治疗#
小三阳如果肝功能正常,如同时见AST及ALT升高,为最具有传染性的一类肝炎,不需要隔离。因此,不论因果是否明确均上报。老药,报告严重的、罕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是指造成器官功能损害,必要时
消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主要的方法有( )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最重要的治疗是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包括过度愤怒对气机的影响是( )具有退虚热功效的药物是( )消痰化饮#
行气化痰
行气消瘀#
消食导滞#
深静脉导管尖端培养和血培养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感染,予以万古霉素治疗。万古霉素用量:若肌酐清除率>80ml/min,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
1.0g,也可以冲入水中饮入,吸收快,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M期),如L-门冬酰胺酶;③干扰核
处方外配是指对于药学信息服务的质量要求是司外揣内#
注重整体研究#
援物比类#
"有诸内,必形于外"
心法与顿悟#参保人员持定点医疗机构处方,在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参保人员持医疗机构处方,在零售药店购药的行为
参保
苔薄,叙述错误的是归脾汤
固阴煎
逍遥散
大补元煎
定经汤#氢化噻唑环的羧基的酸性
β-内酰胺环的不稳定性
分子结构中的共轭双键骨架,肠杆菌等。多见于腹腔,肠道,曲霉菌,其中以防止霉变及防治虫蛀两项更为重要。①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