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巴豆内服多入丸散,用量为( )"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药学(副高)副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单选题]巴豆内服多入丸散,用量为( )
A. 0.1~0.3g
B. 0.3~0.9g
C. 1~3g
D. 3~10g
E. 10~15g
[单选题]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的药是( )。
A. 川芎
B. 三七
C. 蒲黄
D. 自然铜
E. 续断
正确答案 :B
解析:三七的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单选题]用单凝聚法制备微囊时,硫酸钠作为
A. 固化剂
B. 微囊的囊材
C. 絮凝剂
D. 凝聚剂
E. pH调节剂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能补肾阳,托疮毒的药物是( )
A. 当归
B. 黄芪
C. 鹿茸
D. 升麻
E. 穿山甲
正确答案 :C
解析:5种药物皆可用于疮疡成脓不溃或疮毒内陷,但当归、升麻、穿山甲均无补肾阳的作用。黄芪虽能补气升阳,亦无补肾阳之功。唯有鹿茸补肾阳以托疮毒,用治疗疮疡成脓不溃,久溃不敛及阴疽疮毒内陷不起,故选鹿茸。
[单选题]"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应取下列何种治法为好:
A. 温复阳气
B. 滋养阴液
C. 先复阳,后复阴
D. 先救阴,后扶阳
E. 阴阳兼顾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分离是利用( )。
A. 酸盐溶解度
B. 草酸盐溶解度
C. 硝酸盐溶解度
D. 酒石酸盐溶解度
E. 四苯硼钠沉淀
正确答案 :B
解析:利用麻黄碱草酸盐比伪麻黄碱草酸盐在水中溶解度小的差异,使两者得以分离。
[单选题]下列药物配伍不属于"十九畏"的是
A. 巴豆与牵牛子
B. 芒硝与三棱
C. 肉桂与赤石脂
D. 丁香与郁金
E. 芒硝与大黄
正确答案 :E
解析:十九畏是指:硫黄畏朴硝(芒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芒硝)畏三棱,官桂(肉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单选题]桂枝加桂汤中加大桂枝的用量是为了
A. 温通心阳
B. 温振阳气
C. 调和气血
D. 解表散寒
E. 平冲降逆
正确答案 :E
注射用油的皂化值为不属于金锁固精丸中的药物是( )。决定湿温病湿热孰轻孰重的主要因素是太阳中风汗出的机理是56~100
79~128
85~128
185~200#
79~200沙苑
蒺藜
龙骨
牡蛎
小麦#邪气的盛衰
元气的盛衰
中气的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中分散相质点的大小为与癫病关系密切的脏腑有( )下列哪几项属《灵枢·营卫生会》关于老人之“夜不瞑”的病理区别7,8-呋喃香豆素和6,7-呋喃香豆素的反应为100~500nm
10~500nm
10~100nm
1~500n
其三者的比例通常为胃失通降而致的症状不包括血浆、血清等生物制品适宜用的干燥方法是肺朝百脉是指溶解法#
稀释法
分散法
凝聚法
化学反应法荣卫不行、五脏不通
胃气乃尽#
经气不能自复
邪气入里化热
少阳厥阴受邪太
在用湿胶法制备乳剂时,油、水、胶的比例常选择皂苷经甲醇提取后常用何种溶剂来沉淀析出皂苷下列有关滴丸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茯苓甘草汤证的病机是医疗保险药品处方要有药师审核签字,生产成本低
液体药物固体化
由于
表面活性剂作为O/W型乳化剂时的HLB值一般为与胁痛发病密切相关的脏腑为( )"寒者热之"所属的治法是下列药物中,善治热痰证的是0.8~3
3~8
7~9
8~16#
13~16肾、膀胱
肝、胆#
脾、胃
心、小肠
肺、大肠反佐法
正
抗毒素,抗肿瘤,增强β受体、cAMP系统的反应性,对消化系统的作用,局麻,对消化系统的作用,抗血小板聚集,镇痛,抗惊厥,3?10g;驱绦虫、姜片虫30?60g。故C正确。鳖甲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龟甲功效滋阴潜阳、益肾
选择多效蒸发主要是由于既具有燥湿化痰、祛风止痉作用,又有解毒散结之功的药物是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的控缓释制剂,具不明显的三钝棱,有网状突起的纹理及密生短钝软刺的药材是( )。合点是指入汤剂须包煎的药物是
含挥发性药物的糖浆宜采用的配制方法为青蒿抗疟原虫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多数α-L-苷键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在伤寒,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治疗的先后缓急是在片剂制备中,不起粘合作用的辅料是热溶法
冷溶法#
浓配法
稀配法
机体阳气虚损
阴邪侵袭,水溢肌肤
脾肾阳虚,痰饮内停#
水热互结,小便不利6~12g
15~30g#
9~12g
3~6g
6~9g寒邪
风邪
燥邪#
暑邪
湿邪50%(g/ml)
45%(g/ml)#
65%(g/ml)
60%(g/ml)
75%(g/ml)大黄#
番泻叶
芒硝
芦荟
巴豆蔓
已知空白栓重2.0g,均为艾叶的功效疮家圣药是指( )。浸润→解吸→渗透→溶解→扩散
浸润→渗透→溶解→解吸→扩散
浸润→渗透→解吸→溶解→扩散#
浸润→溶解→渗透→解吸→扩散
浸润→扩散→渗透→解吸→溶解1.875g
187.5g
200g
27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