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为侧柏叶的性状特征的是( )。
A. 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
B. 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的叶片展平后呈长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性,长5~20cm,宽2~6cm
C. 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
D. 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叶端急尖,叶基稍不对称
E. 多皱缩、破碎,有短柄
2. [单选题]根据中医藏象理论,称为“贮痰之器”的脏是
A. 肝
B. 脾
C. 肾
D. 肺
E. 心
3. [单选题]下列药物,以3年者为最佳采收年限的是( )
A. 人参
B. 郁金
C. 山药
D. 丹皮
E. 三颗针
4. [多选题]下列关于透皮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具有一定的油溶性又具有适当的水溶性的药物对皮肤的穿透作用较大
B. 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来透入表皮层即产生吸收作用
C. 药物可通过表皮、角质层细胞间隙、皮脂腺等途径透皮吸收
D. 在软膏基质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促使药物穿透皮肤
E. 药物与基质亲和力的大小不会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
5. [单选题]表证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为
A. 脉浮、苔薄白
B. 脉濡、苔白
C. 新起恶寒发热
D. 鼻塞或为喷嚏
E. 胸闷
6. [单选题]根据《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当医疗机构发现其使用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履行的主要义务,不包括
A. 开展调查评估,启动召回
B. 立即停止销售
C. 通知药品生产企业或者供应商
D. 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7. [多选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规定,应检查内源性毒性成分的药材和饮片有
A. 白芍
B. 桔梗
C. 制川乌
D. 附子
E. 制草乌
8. [多选题]服用罂粟壳发生不良反应,可采取的处理方法( )
A. 先用碘酒20~30滴,温开水送服,再用5%碳酸氢钠洗胃,内服硫酸钠导泻,口服牛奶、蛋清,保护胃黏膜
B.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促进解毒
C. 静脉注射10%葡萄糖注射液促进排泄,防止脱水,静滴甘露醇,降低颅内压
D. 可用烯丙吗啡对抗毒性
E. 可用士的宁对抗毒性
9. [单选题]在零售药店内可以陈列,但不得采用开架自选的是
A. 甲类非处方药
B. 处方药
C. 乙类非处方药
D. 第二类精神药品
10. [单选题]下列几项中,不为补骨脂功效的是
A. 补肾助阳
B. 固精缩尿
C. 纳气平喘
D. 活血散瘀
E. 暖脾止泻
11. [单选题]来源于木樨科植物,果为蒴果的药材是
A. 女贞子
B. 马兜铃
C. 连翘
D. 栀子
E. 木瓜
12. [多选题]白豆蔻的主治病证有
A. 湿阻中焦证
B. 胃寒呕吐证
C. 风寒湿痹证
D. 脾胃气滞证
E. 肺燥咳喘证
13. [单选题]提取时以水为溶剂时常用的是( )
A. 浸渍法
B. 渗漉法
C. 煎煮法
D. 回流法
E. 连续回流提取法
14. [单选题]下列情形中,应按假药论处的是。
A. 擅自添加矫味剂
B. 将生产批号"110324"更改为"120328"
C. 以淀粉冒充感冒片
D. 片剂表面霉迹斑斑
E. 适应症项下删除"治疗感冒引发的鼻塞"的表述
15. [单选题]用于去除含热敏性成分中药注射液中热原的方法是
A. 热压灭菌法
B. 高温法
C. 酸碱法
D. 明胶沉淀法
E. 超滤法
16. [多选题]肝伤害的中毒表现为
A. 纳差乏力
B. 恶心厌油
C. 肝功能异常
D. 胆红素升高
E. 皮肤黄染
17. [单选题]善行肠胃气滞,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实肠止泻的药物是
A. 沉香
B. 香附
C. 薤白
D. 川楝子
E. 木香
18. [单选题]根茎呈结节状,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的药材是( )
A. 巴戟天
B. 续断
C. 茜草
D. 石菖蒲
E. 射干
19. [单选题]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是
A. 碘-碘化钾反应
B. 甲基化反应
C. 酶解反应
D. 乙酰化反应
E. 盐酸-镁粉反应
20. [多选题]扣锅煅的目的是
A. 产生止血作用
B. 矫味矫臭
C. 减低毒性
D. 使药物酥脆,便于粉碎与煎出
E. 增强安神收敛作用
1.正确答案 :A
解析:本组题考查要点是"常用叶类中药的性状鉴别"。①侧柏叶:多分枝,小枝扁平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深绿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气清香,为苦涩、微辛。
2.正确答案 :D
解析:肺为贮痰之器。
3.正确答案 :D
解析:牡丹皮5年生者含丹皮酚最高为3.71%,3年生者为3.20%,两者的含量虽有差异但不显著,而且3年生者种植期少两年,故以3年生者为最佳采收年限。
4.正确答案 :ACD
解析:本题考点是药物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及吸收途径。外用膏剂中药物透皮吸收的过程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三个阶段。释放系指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或黏膜表面;穿透系指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对局部组织起治疗作用;吸收系指药物透过皮肤或黏膜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药物透皮吸收途径:完整的表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等皮肤的附属器官。一般认为,药物透过完整的表皮的角质层细胞及其细胞间隙是其吸收的主要途径,皮肤的附属器官占皮肤面积较小,不是透过吸收的主要途径。影响透皮吸收的因素:①皮肤条件;②药物性质,一般脂溶性药物比水溶性药物易穿透皮肤,由于组织液是极性的,所以具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既有一定脂溶性又有一定水溶性的药物透皮吸收较好;③基质的组成与性质。其中表面活性剂、透皮吸收促进剂等附加剂均加速药物穿透皮肤。所以选择ACD。
5.正确答案 :C
解析:新病恶寒发热并见是表证的特征性证候,故选C。
6.正确答案 :A
解析:药品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发现其经营、使用的药品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或者使用该药品,通知药品生产企业或者供货商,并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召回的责任主体,负责调查、评估,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药品。故B、C、D正确,A错误。
7.正确答案 :CDE
解析:本题考查含内源性毒性成分的常见中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对毒性成分生物碱等成分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如制川乌、制草乌、附子中的双酯型生物碱(以含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的总量汁);进行限量检,如马钱子中的士的宁、斑螫中的斑蝥素等设定了含量范围。
8.正确答案 :ABCD
解析:考查药物不良反应的解救。罂粟壳中毒解救方法:①先用碘酒20~30滴,温开水送服,再用1:5000高锰酸钾5%或碳酸氢钠洗胃,内服硫酸钠导泻,口服牛奶、蛋清,保护胃黏膜;②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促进解毒或滴人10%葡萄糖注射液促进排泄,防止脱水,静滴甘露醇,降低颅内压;③保持呼吸道通畅,用呼吸兴奋剂,如山梗菜碱、间羟胺、苯丙胺等。呼吸衰竭时,给予含二氧化碳的氧气,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保暖,给浓茶或咖啡,勿使病人入睡;④可用烯丙吗啡对抗毒性,不可用士的宁,以免和吗啡作用相加而导致惊厥。必要时导尿,其他对症治疗。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BCD。
9.正确答案 :B
10.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补骨脂的功效。补骨脂具有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固精缩尿的功效,活血散瘀不是补骨脂具有的功效。故答案应选择D。
11.正确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连翘的来源及果实类型。女贞子和连翘均来源于木樨科植物的果实,但连翘是蒴果,女贞子是核果。马兜铃来源于马兜铃科,栀子来源于茜草科;木瓜来源于蔷薇科。
12.正确答案 :ABD
解析:白豆蔻的主治病证有湿阻中焦证,脾胃气滞证,胃寒呕吐。
13.正确答案 :C
解析:1.煎煮法以水为提取溶剂,可以提取没有挥发性、对热稳定的成分。
14.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假药的论处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口诀:假成不符冒充,原料未批污变,功能超范围禁用。劣量不符期批,包材容器未批,擅加香蕉(矫)、肤(腐、辅)色
15.正确答案 :E
解析:超滤法:一般用3~15nm超滤膜除去热原。本法利用高分子薄膜的选择性与渗透性,在常温条件下,依靠一定的压力和流速,达到除去溶液中热原的目的。答案选E
16.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症状和急性肝损害。全身症状为纳差、乏力、恶心、厌油腻、尿黄等消化道症状及皮肤、巩膜黄染等体征,也可有肝区疼痛、肝脏压痛、肝肿大;肝功能的改变,可有血清总胆红素升高、转氨酶异常升高,甲、乙、丙、丁、戊肝炎病毒检验全阴性,可有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脂肪变性而致的中毒性肝炎、急性亚急性黄色肝萎缩的表现。及时停药并对症治疗,多数患者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损害可于短期内恢复,预后良好。故此题应选ABCDE。
17.正确答案 :E
解析:木香能通理三焦,尤善行肠胃气滞,兼健脾消食,为行气调中止痛之要药,肠胃气滞有寒兼食积者用之最宜,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生用专行气滞,煨熟用实肠止泻。
18.正确答案 :C
解析:茜草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皱纹及少数细根痕;皮部易剥落,露出黄红色木部。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横切面皮部狭,紫红色,木部宽广,浅黄红色,导管孔多数。气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19.正确答案 :E
解析:本题考查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主要是利用分子中的基本母核及其所含的酚羟基的性质。盐酸-镁粉反应为其最常用的反应。
20.正确答案 :AC
解析: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称扣锅煅法,又称密闭煅、闷煅、暗煅。适用于煅制质地疏松、炒炭易灰化或有特殊需要及某些中成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综合制炭的药物。煅炭的主要目的:①改变药物性能,产生或增强止血作用。如血余炭等。②降低毒性。如干漆等。答案选AC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