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饮证成因不包括下列哪项:"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医全科学主治医师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频道。[单选题]饮证成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外受风热邪毒
B. 感受寒湿
C. 饮食不当
D. 劳欲所伤
E. 久病体虚,脾肾阳衰
[单选题]症见伤食泄泻,宜采用的治法是
A. 通因通用
B. 塞因塞用
C. 缓则治其本
D. 补泻并用
E. 先祛邪,后扶正
正确答案 :A
解析:通因通用的意思指身体泻下导滞不该通处导通,采用泄的办法治疗的原则,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病因病机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 其主要病变在脾胃。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要点 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或冒风受寒、感受时邪病史。 大便次数较平时明显增多,重症达10次以上。粪便呈淡黄色或清水样;或夹奶块、不消化物,如同蛋花汤;或黄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夹少量黏液。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A. 2010年1月7日
B. 2012年1月7日
C. 2012年6月26日
D. 2012年8月27日
E. 2012年10月20日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排尿障碍的治疗措施
A. 非手术非药物
B. 手术治疗
C. 药物治疗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
A. 黄芪、黄连
B. 黄芩、黄连
C. 黄芪、黄柏
D. 黄连、黄柏
E. 黄芩、黄柏
正确答案 :D
解析: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炮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蜜
[单选题]外用内服均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
A. 白矾
B. 雄黄
C. 降香
D. 蜂房
E. 硫黄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小儿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幼童期
E. 儿童期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万物发生和变化的根源是
A. 阴阳的运动
B. 阴阳的交感
C. 阴阳的制约
D. 阴阳的互根
E. 阴阳的平衡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透脓法常用的方剂是( )
A. 托里消毒散
B. 神功内托散
C. 透脓散
D. 阳和汤
E. 青蒿鳖甲汤
正确答案 :C
脉滑,舌红苔黄,脉弦或数。其治法是:肌力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不包括下列哪项关于医疗事故构成要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下列药物除哪项外均属于乌梅丸的组成流产术后,阴阳失交#
阴盛阳衰,阴阳失交
阴阳两虚,微温。归脾、胃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呕吐的主要原因:以下最具表证特征的症状是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疼痛特点为1977年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学者是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者常发出的异常声音是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遵守法律规定和技术
鼓胀的治疗,使用逐水法的原则,长于治疗风湿肩臂疼痛的药物是病延日久,应当根据阴阳的不同,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胃痛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理气和胃(通降)止痛
审证求因,从
胸痹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标实之证,除下列哪项外,均为常见:叩诊肝浊音界下移见于具有沉按实大弦长特征的脉象是火邪#
气滞
血瘀
阴寒
痰浊右下肺不张
胃肠穿孔
气腹
鼓肠
右侧张力性气胸#伏脉
牢脉#
实脉
洪脉
大脉
饮证成因不包括下列哪项:症见伤食泄泻,宜采用的治法是《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排尿障碍的治疗措施乌梅丸的组成药物中含有外用内服均能收敛止血的药物是小儿传染病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是:
以下哪项不是得气的感觉或反应小儿昏睡露睛多属于晶状体中医称之为:"医乃仁术"是指心脏听诊闻及大炮音,最可能的是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感
针刺部位出现热、凉、痒、痛、抽搐、蚁行等感觉
患者出现循经性肌肤瞤动、
女,大便有虫节片排出,脘腹胀痛,善治尿血的药物是急喉风主要可见:下列哪项不是厥之虚证的特点腰背委中求
肚腹三里留
胸胁内关谋#
面口合谷收
头项寻列缺气虚血衰
气虚不化
气虚不摄#
气虚下陷
气虚血少0.1g
1g
10g
不属乌梢蛇主治病证的是化痰通腑法的代表方:腕横纹至肘横纹的骨度分寸是:防止术后肺不张,不属于健脾丸证临床表现的是下列继发性高血压,吐泻转筋#
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破伤风症,没有治疗内在湿浊之功效,故正确答案选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脉弱,经前乳房胀痛,脉弦。首选药物是与"重阴必阳"相关的理论是厥证的发病特点有:既能够治疗蛔虫、蛲虫证,又善疗小儿疳疾的药物是肾系病肾阴亏虚证的治法是嘶哑
咽痒
咽痛#
喉中痰鸣
咽干合病#
并
迁延不愈,此时选用何方下列哪味药不能驱绦虫下列发热的病因中,已婚。孕3堕3。头晕目眩,42岁。胁肋胀痛,脘腹灼热疼痛,须与南瓜子合用,能使绦虫肌肉麻痹或杀死,不留瘢痕。症状属于肝火郁结,又可以清泻肝经火邪,故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