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患者女性,20岁,突发心悸1h。过去有类似发作史,可自行终止。查体甲状腺不大,心界不大,心率1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为明确诊断应立即做
A. 心电图检查
B. 超声心动图检查
C. 心向量图检查
D. 心脏检查
E. T3、T4检查
2. [单选题]起搏器的感知功能是指
A. 起搏器对起搏后QRS波群的识别能力
B. 起搏器对干扰波的识别能力
C. 起搏器对自身T波的识别能力
D. 起搏器对起搏后P波的识别能力
E. 起搏器能识别自身的P波或QRS波群,并能做出相应反应的能力
3. [单选题]女性,25岁,感冒后2周后出现心悸、胸闷、多次发生昏厥。心率34次/分,律齐,可闻大炮音,无杂音。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治疗效果不佳,下一步最恰当的处理是
A. 阿托品
B. 麻黄素
C. 安装临时起搏器
D. 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
E. 异丙肾上腺素+地高辛
4. [多选题]形成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A. 恰遇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
B. 恰遇心室肌的相对不应期
C. 恰遇交界区的有效不应期
D. 恰遇右束支的有效不应期
E. 恰遇右束支的相对不应期
5. [多选题]关于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A. 尽量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电滤波
B. 导电膏应涂在电极板上
C. 女性乳房下垂者心前导联电极应安置在乳房上
D. 检查室应保持温暖,温度不低于18℃
E. 可将左右下肢电极放置于同一侧下肢描记心电图
6. [单选题]关于感知过度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是起搏器随访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B. 单极感知比双极感知容易出现
C.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知阈值低、交叉感知、T波感知、电磁干扰等
D. 感知过度易引起竞争性心律失常
E. 对交叉感知引起的感知过度,可适当降低对应心腔的起搏输出电压
7. [单选题]固有心率是指
A. 白天的平均心率
B. 夜间的平均心率
C. 24小时的平均心率
D. 排除自主神经系统对窦房结自律性的影响后,窦房结固有的自律性
E. 24小时最慢的心率
8. [多选题]关于起搏器间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心房后心室空白期内心室不能感知任何电信号,避免交叉感知
B. 心室不应期(V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作用是防止交叉感知T波,引起心室抑制
C.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是防止心房感知逆传P波,诱发PMT
D. 通常PVARP要小于VRP
E. 总心房不应期等于AV间期+PVARP,等于上限起搏间期
9. [单选题]关于心肌除极与复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心房的复极是先除极的部位最后复极
B. 心室的复极是从心外膜向心内膜方向推进
C. 除极的扩布是被动的
D. 复极的扩布是主动的
E. 正常人心室除极波(QRS波群)与复极波(T波)方向相同
10. [单选题]窦性心律不齐的形成机制是
A. 由于窦房结不匀齐地发出激动所致
B. 由于窦房结内折返激动引起
C. 由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引起
D. 由于二度Ⅰ型窦房阻滞引起
E. 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