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阳偏盛病机表现的临床症候是
A. 虚热证
B. 实寒证
C. 虚寒证
D. 亡阳证
E. 实热证
2. [单选题]区域性批发企业需要就近向相邻的其他省内取得麻醉药品使用资格的医疗机构销售麻醉药品,应当经( )。
A. 批发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B. 医疗机构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C.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D. 批发企业所在地设区的市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3. [单选题]肝在体合
A. 皮
B. 骨
C. 肉
D. 筋
E. 脉
4. [多选题]形盛气虚的特征是
A. 形体肥胖
B. 面赤颧红
C. 肤白无华
D. 形瘦肌削
E. 精神不振
5. [单选题]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是
A. 金元明时期
B. 清代
C. 商代前
D. 春秋战国至宋代
E. 现代
1.正确答案 :E
解析:阳偏盛,即是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阳邪偏盛,功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2.正确答案 :A
解析: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由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原因,需要就近向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取得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使用资格的医疗机构销售的,应当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3.正确答案 :D
解析: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故此题应选A。
4.正确答案 :ACE
解析:“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形体肥胖,肤白无华,精神不振者,即“形盛气虚”---阳气不足证
5.正确答案 :D
解析: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中药炮制的发展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64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64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1912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答案选B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