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酒炙的药物是
A. 当归
B. 车前子
C. 淫羊藿
D. 厚朴
E. 川乌
2. [多选题]阳偏盛病机变化可导致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实热证
D. 阳盛格阴证
E. 真热假寒证
3. [多选题]所列溶剂或基本结构相同的化合物按极性增大的排序,正确排列为
A. 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B. 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
C. 正丁醇、石油醚、水
D. 水、乙醚、胺
E. 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水
4. [多选题]兼能强筋骨的药物有
A. 鹿茸
B. 杜仲
C. 续断
D. 桑寄生
E. 五加皮
5. [单选题]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是
A. 小肠
B. 胃
C. 肝脏
D. 肾脏
E. 胆囊
6. [多选题]下列哪些中药含有能引起肝损伤的毒蛋白
A. 苍耳子
B. 黄药子
C. 蓖麻子
D. 斑蝥
E. 望江南子
7. [单选题]干燥根茎和叶茎残基入药的是( )
A. 白及
B. 虎杖
C. 威灵仙
D. 石菖蒲
E. 绵马贯众
8. [单选题]应用中火炒炭的药物是( )
A. 荆芥
B. 槐花
C. 大蓟
D. 小蓟
E. 蒲黄
9. [单选题]因过量服用,可导致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A. 雄黄
B. 川乌
C. 蜂毒
D. 肉桂
E. 斑蝥
10. [单选题]大汗之后,气随津脱的生理基础是
A. 津能载气
B. 气能行津
C. 津能化气
D. 气能摄津
E. 气能生津
1.正确答案 :A
解析:本题的考点为药物的炮制方法。当归的炮制方法有酒炙、土炒、炒炭。车前子的炮制方法有清炒、盐炙。淫羊藿的炮制方法为油炙。厚朴的炮制方法为姜炙(炮制前需刮去粗皮)。川乌的炮制方法为煮制,需加水煮沸,本题的考点是药物的炮制作用。石决明味咸,性寒。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的功能。煅制后,咸寒之性降低,平肝潜阳的功效缓和,增强了固涩收敛、明目的作用。自然铜多煅制用,经煅淬后,可增强散瘀止痛作用。牡蛎味咸,性微寒。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能。煅制后增强了收敛固涩作用。
2.正确答案 :CDE
解析:阳偏盛,属功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多表现为热、动、燥的实热证。阳盛格阴,是阳热内盛格阴于外的病理状态,表现为内有真热、外见假寒的真热假寒证。A答案为阴虚导致阳虚,B答案为阳虚导致阴虚。
3.正确答案 :ABE
解析:溶剂极性增大顺序为:石油醚>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化合物极性增大顺序为: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 答案选ABE
4.正确答案 :ABCDE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具有强筋骨功效药物的掌握。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杜仲、续断都能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五加皮都能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故答案应选择ABCDE。
5.正确答案 :D
解析:本题考点是药物吸收、代谢与排泄的途径。口服药物的吸收部位主要是胃肠道;非口服吸收的药物的吸收部位包括肌肉组织、口腔、皮肤、直肠、肺、鼻腔和眼部等。药物代谢的主要部位在肝脏,但代谢也发生在血浆、胃肠道、肠黏膜、肺、皮肤、肾、脑和其他部位。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排泄,其次是胆汁排泄。也可由乳汁、唾液、汗腺等途径排泄。胃中弱酸性药物容易吸收,小肠中弱碱性药物容易吸收。
6.正确答案 :ACE
解析:ACE毒蛋白主要存在于一些中药的种子中,如苍耳子、蓖麻子、望江南子、相思豆。黄药子的入药部位是块茎,其具有肝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皂苷类化合物。
7.正确答案 :E
解析: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8.正确答案 :E
解析:药物炒炭一般用武火,但是蒲黄是花粉,所以用中火炒炭。
9.正确答案 :B
10.正确答案 :A
解析:汗出过多,则气随津泄,导致气虚,可见气短乏力,甚则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属津能载气。故此题应选A。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