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宝典发布"下列以种子入药的中药是"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更多中药学(副高)副主任药师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考试试题下载及答案在线题库请访问考试宝典卫生高级职称考试(副高)频道。[多选题]下列以种子入药的中药是
A. 乌梅
B. 决明子
C. 五味子
D. 马钱子
E. 牵牛子
[单选题]失笑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A. 瘀血内停,脉道阻滞
B. 寒凝血滞,冲任失调
C. 气血郁滞,血行失畅
D. 气虚血瘀,脉络阻滞
E. 营血虚滞,气机失畅
正确答案 :A
[单选题]咸味药主要分布的药物类型为
A. 清热药
B. 祛风湿药
C. 温里药
D. 理气药
E. 温肾壮阳药
正确答案 :E
解析: 咸味药主要分布的药物类型为温肾壮阳药和化痰药,因为咸能软能下,主要作用于肾脏。故E正确。
[单选题]道地药材玄参主产于
A. 广西
B. 广东
C. 河南
D. 浙江
E. 云南
正确答案 :D
解析:玄参主要产于浙江、湖北、江苏、江西等省。故D正确。
[单选题]制天南星的炮制辅料是:
A. 生姜、生石灰
B. 甘草、生石灰
C. 明矾、生姜
D. 皂角、甘草
E. 生石灰、明矾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温病常见的神志异常有( )
A. 身倦乏力
B. 神昏谵语
C. 昏聩不语
D. 神识昏蒙
E. 神志狂乱
正确答案 :BCDE
[单选题]绵马贯众根茎横切面显微观察可见
A. 分体中柱1个
B. 分体中柱2个
C. 分体中柱2~4个
D. 分体中柱5~13个
E. 双韧管状中柱
正确答案 :D
解析:绵马贯众根茎横切面显微观察可见下皮约为10余列多角形厚壁细胞,细胞间隙中常有单细胞间隙腺毛,每一分体中柱具周韧维管束5?13个。故D正确。
[单选题]性主渗泄,功专利水的药物是( )
A. 泽泻
B. 香加皮
C. 猪苓
D. 车前子
E. 茯苓
正确答案 :C
解析:猪苓虽亦药用菌核,但性专渗利,有较强的利水渗湿作用。
[单选题]苦味药的作用是
A. 能和能缓
B. 能燥能泄
C. 能下能软
D. 能收能涩
E. 能行能散
正确答案 :B
解析:苦味药的作用是能燥能泄,泄指通泄、清泄、降泄,燥即燥湿,用于湿证。故答案B 符合题意
[单选题]龙骨炮制后得以增强的作用是
A. 清热除烦
B. 收敛固涩
C. 收敛制酸
D. 清热燥湿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B
制备蜡丸所用的辅料为下列哪组药物均为补阴药( )茯苓不具有下列哪项药理作用( )。下列关于具有降压作用有效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有( )火制的方法有(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利大肠、促进排便
塑制法制备蜜丸的工艺流程是《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属于适用于已包装好的药品灭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用量比例是分离三萜皂苷的优良溶剂为原料准备→制丸条→分粒→搓圆→干燥→整丸→包装
原
黏性较强的药物制备蜜丸时,选用的赋形剂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全国中医药管理工作的负责主管部门是五环三萜皂苷元中齐墩果烷型和乌苏烷型的主要区别是据"疗寒以热,而佐以寒"而用之寒药属于牡丹皮能治
《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浓缩水丸的水分限量为具有敛汗作用的药物是《素问·咳论》中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者为( )9.0%#
12.0%
13.0%
14.0%
15.0%麻黄根、浮小麦#
山茱萸#
诃子
糯稻根须#
五味子、五倍
下列适于制备成糊丸的药物为既发散风热,又疏肝解郁的药物是( )根据《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合法药品的具体品种必须获得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给的芳香性药物
毒性药物#
解表性药物
滋补性药物
质地坚硬的药物香附
水溶性基质制备滴丸时应选用下列哪种冷凝液湿浊蒙上,泌别失职证,其开窍方药应选用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中药是大黄中的成分属于( )。水
乙醇
液状石蜡与乙醇的混合物
煤油与乙醇的混合物
液状石蜡#至宝丹
安宫牛黄丸
香气特异的药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相对密度1.35左右
蜜温116℃~118℃,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的10g
一般的酊剂每1000ml相当于原药物的200g
流浸膏剂一般每10ml相当于药物的1g#
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中药
制备水丸时,男,骨蒸潮热,时有遗精,足膝疼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有力,宜选( )均能利水,用以治疗水肿的一组药是下列物质碱性大小排列如A~E所示,由于分子内具酸性酚羟基的影响造成的是三号筛
四号筛
五号筛#
六号筛
下列关于滴丸冷凝液选择的基本要求的叙述,错误的是久立则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下列名称中不是指“中药炮制”的是:治虚劳发热的代表方剂是负责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门是在“十九畏”中,不属于肝气犯胃胃痛主症
错误的是善散"皮里膜外之痰",治疗阴疽流注,关节肿痛的是( )可引药入肾经的炙法是( )。金元四大家中的"补土派"医家是下列表现中,月经不调,微温#
酸、苦,悬饮,阴疽流注等症,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不明显或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