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重症患者急性期的代谢特点是
A. 分解代谢为主
B. 合成代谢为主
C. 表现为正平衡
D. 无合成代谢
E. 少量分解代谢
2. [单选题]医患关系出现物化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医学高技术手段的大量应用
B. 医院分科越来越细,医师日益专业化
C. 医师工作量加大
D. 病人对医师的信任感降低
E. 病人对医学高技术检测手段的过多依赖
3. [单选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特点不包括
A. 斑块破裂
B. 稳定型心绞痛
C. 血栓形成
D. 远端小血管栓塞
E. 休息胸痛
4. [单选题]尽管目前无明确的重症患者管理的这一个概念,但是关于重症患者的管理包括的职能范围有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E. 以上都是
5.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A. 2010年1月7日
B. 2012年1月7日
C. 2012年6月26日
D. 2012年8月27日
E. 2012年10月20日
6. [单选题]下列哪种情况可导致肺循环短路(右-左短路)的发生
A. 一侧肺叶切除
B. 肺栓塞
C. 肺肿瘤
D. 肺泡萎陷
E. 广泛肺气肿
7. [单选题]多发伤分类依据为
A. 按伤口是否开放分类
B. 按损伤部位分类
C. 按致伤因子分类
D. 按损伤病情严重程度分类
E. 按创伤评分分类
8. [单选题]以下改良早期危险评分表中意识状态分成几个级别
A. 3
B. 4
C. 5
D. 6
E. 7
9. [单选题]男性,55岁,因咳嗽、高热1天来诊。查体:精神萎靡,四肢末梢凉,体温38.8℃,血压80/50mmHg,右下肺呼吸音弱,闻及湿啰音,右上腹触痛(±)。下列抗生素最合适的是
A. 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
B. 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
C. 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D. 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
E. 氨基苷类+青霉素
10. [单选题]DIC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 D-二聚体升高
B. 纤维蛋白原降低
C.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D. 出血时间正常
E. 血小板计数减少
1.正确答案 :A
解析:危重病急性期的代谢特点以分解代谢为主,伴有少量急性期蛋白的合成代谢,表现为负平衡。
2.正确答案 :A
解析:疾病评分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疾病特异性和疾病非特异性评分系统,都是要反映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其中前者是针对单个疾病的,各种不同疾病的评分系统之间无法进行比较。医患关系物化趋势的形成具体表现为:医师对医学设备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医疗机器隔阂了医患之间的联系,制约了医患之间在感情、思想上的交流;医师重视的只是疾病本身;疾病和患病的人被分割开来,自然的人与社会的人、生理的人与有思想和情感的人被割裂开来。因此,医学高技术手段的大量应用是造成物化关系的主要原因,那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在应用高新技术时强调关心病人、尊重病人、融洽与病人之间的关系,克服"高技术-低情感"现象。
3.正确答案 :B
解析:稳定型心绞痛不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故选择B。
4.正确答案 :E
解析:计划职能是重症患者管理的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包括要明确是什么样的重症患者以及医疗组的人员构成、医疗能力,计划为重症患者进行何种医疗措施以及怎样通过医疗人员的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医疗行为。重症患者涉及多个器官功能损害,病情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个学科的协调、相互支援,对基本的诊治工作进行把关。组织本科室的各级医师、其他专科的医师,对相应专科疾病进行会诊,共同制定对患者最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实施。领导方案的实施需要上级医师或者医疗组组长发挥领导职能,使得方案顺利实施。为保证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对治疗计划、方案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或者与预期目的不同时,需要重新审视、评估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目的,这就是重症患者的控制职能。
5.正确答案 :C
6.正确答案 :D
解析:肺部病变如肺炎实变、肺水肿、肺不张和肺泡萎陷等,因肺泡无气所致肺毛细血管混合静脉血未经气体交换,流入肺静脉引起右至左的分流增加,造成肺循环短路,引起严重低氧血症。答案为D,其余均不会引起肺循环短路。
7.正确答案 :B
解析: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子打击下造成两个解剖部位以上的损伤,其分类依据为损伤部位。
8.正确答案 :B
解析:改良早期危险评分表中意识状态分为警醒、对声音有反应、对疼痛有反应及无反应4个状态,故选择B。
9.正确答案 :D
解析: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为静脉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抗假单孢菌的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或选择性静脉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静脉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或静脉用非抗假单胞菌氟喹诺酮类。
10.正确答案 :C
解析:1.DIC时纤维蛋白形成和纤溶时,D-二聚体均升高,且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DIC时纤维蛋白原降低较多见;DIC时由于凝血因子广泛消耗,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可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而血小板减少是DIC最常见而重要的实验室异常指标。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