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单选题]男性,55岁,因咳嗽、高热1天来诊。查体:精神萎靡,四肢末梢凉,体温38.8℃,血压80/50mmHg,右下肺呼吸音弱,闻及湿啰音,右上腹触痛(±)。下列抗生素最合适的是
A. 大环内酯类+氨基苷类
B. 氨基苷类+氟喹诺酮类
C. 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D. 四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
E. 氨基苷类+青霉素
2. [单选题]肺梗死的典型表现为
A. 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B. 呼吸困难、胸痛、晕厥
C. 呼吸困难、咯血、晕厥
D. 咳嗽、咯血、胸痛
E. 呼吸困难、咳嗽、咯血
3. [单选题]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静脉给予肾上腺素的剂量为
A. 1:1000肾上腺素0.1ml/kg
B. 1:1000肾上腺素0.3ml/kg
C. 1:10000肾上腺素0.1ml/kg
D. 1:10000肾上腺素1ml/kg
E. 1:1000肾上腺素1ml/kg
4. [单选题]男性,62岁,因咳嗽发热3天就诊。查体:体温35.0℃,血压75/50mmHg,精神萎靡,四肢厥冷,右下肺湿啰音,墨菲征(±),首先要
A. 立即联系床边胸片、肝胆B超
B. 首先向家属交代病情危重
C. 立即补液扩容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D. 立即静脉滴注广谱抗生素
E. 先抽血查血象、肝肾功能等
5. [单选题]以下哪项是循环功能障碍病理生理的微循环学说的第一阶段
A. 氧代谢期
B. 炎症反应期
C. 微循环缺血期
D. 微循环淤血期
E. 全身大出血期
6. [单选题]尽管目前无明确的重症患者管理的这一个概念,但是关于重症患者的管理包括的职能范围有
A. 计划职能
B. 组织职能
C. 领导职能
D. 控制职能
E. 以上都是
7. [单选题]危重疾病急性期的分解代谢突出,代谢产物在血中浓度发生改变,不正确的是
A. 高尿素氮血症
B. 高三酰甘油
C. 高前清蛋白
D. 高血糖
E. 低谷氨酰胺
8. [单选题]DIC不会出现的情况是
A. D-二聚体升高
B. 纤维蛋白原降低
C.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D. 出血时间正常
E. 血小板计数减少
9. [单选题]细菌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细菌毒力
B. 细菌数目
C. 细菌的侵袭力
D. 细菌的毒素
E. 细菌的抗原性
10. [单选题]《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是什么时间公布执行的
A. 2010年1月7日
B. 2012年1月7日
C. 2012年6月26日
D. 2012年8月27日
E. 2012年10月20日
1.正确答案 :D
解析: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为静脉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抗假单孢菌的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或选择性静脉用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静脉用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或静脉用非抗假单胞菌氟喹诺酮类。
2.正确答案 :A
解析:肺梗死三联征为吸困难、胸痛、咯血,但在临床具有这三项临床表现的患者不足1/3。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晕厥为肺栓塞典型症状,尚有6.9%的病人无任何症状。故答案选A。
3.正确答案 :C
解析:新生儿窒息复苏时静脉给予肾上腺素的剂量为1:10000肾上腺素0.1~0.3ml/kg。因此,答案为C。
4.正确答案 :C
解析:患者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抗休克治疗是当务之急。
5.正确答案 :C
解析:循环功能障碍病理生理的微循环学说可分为3个阶段,为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淤血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6.正确答案 :E
解析:计划职能是重症患者管理的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包括要明确是什么样的重症患者以及医疗组的人员构成、医疗能力,计划为重症患者进行何种医疗措施以及怎样通过医疗人员的分工合作完成整个医疗行为。重症患者涉及多个器官功能损害,病情涉及多个学科,需要多个学科的协调、相互支援,对基本的诊治工作进行把关。组织本科室的各级医师、其他专科的医师,对相应专科疾病进行会诊,共同制定对患者最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实施。领导方案的实施需要上级医师或者医疗组组长发挥领导职能,使得方案顺利实施。为保证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对治疗计划、方案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或者与预期目的不同时,需要重新审视、评估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目的,这就是重症患者的控制职能。
7.正确答案 :C
解析:分解代谢时,蛋白质分解增加表现为尿素氮增高、脂肪分解加速表现为三酰甘油增高、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增加表现为高血糖、谷氨酰胺利用增加表现为血浓度下降。合成代谢很少,前清蛋白下降,表现为低血浓度。
8.正确答案 :C
解析:1.DIC时纤维蛋白形成和纤溶时,D-二聚体均升高,且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DIC时纤维蛋白原降低较多见;DIC时由于凝血因子广泛消耗,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可有不同程度的延长;而血小板减少是DIC最常见而重要的实验室异常指标。
9.正确答案 :A
解析:1.细菌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4.能引起疾病的性质,称为致病性或病原性。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称为致病菌或病原菌。病原菌的致病作用,与其毒力强弱、进入机体的数量,以及是否是侵入机体的适当门户和部位有密切的关系。细菌的毒力是病原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是致病性强弱的概念。毒力的物质基础有侵袭力和毒素。侵袭力是指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等免疫防御机制,进入机体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细菌的毒素是病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指细菌在黏附、定居及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释放的多种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害作用的毒性物质。毒素的种类依据毒素产生的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分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在0.3%~0.4%甲醛液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可使其脱毒,而仍保留外毒素的免疫原性,称类毒素。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外毒素作用的抗毒素,起到对机体有益的作用。
10.正确答案 :C
查看答案 点击下载本科目所有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