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患者,男,21岁,问他其将来有何计划,他答:“计划多了,脑子里有很多很多想法,都是非常伟大的,任何一个能实现都能给中国、给全世界带来巨人的改变……”,难以打断其谈话。其思维联想障碍属于
A. 病理性赘述
B. 思维破裂
C. 思维松弛
D. 思维奔逸
E. 思维插入
[单选题]男,65岁。平时有高血压、糖尿病多年。一天前发现左侧上、下肢活动受限,吐词不清,神志清楚。无明显头痛、呕吐,检查发现左侧上、下肢肌力3级,左半身痛觉减退。临床上考虑可能性最大的疾病是
A. 脑出血
B. 脑栓塞
C.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D. 蛛网膜下腔出血
E. 脑血栓形成
正确答案 :E
解析:本题属于将理解记忆与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相结合的试题,主要考核脑血栓形成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脑血栓形成多见于50~60岁以上患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或糖尿病。静态起病,多数病例症状经数小时甚至1~2天达高峰,通常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因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出现相应动脉支配区的神经功能障碍。本病例为老年男性,既往高血压和糖尿病史,以静态下偏瘫失语起病,与脑血栓形成的特点基本相符,诊断明确,E为正确答案。而选项B主要考查脑血栓形成与脑栓塞的鉴别诊断,后者发病年龄跨度较大,多有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或大动脉病变的病史,起病急骤,数秒或数分钟内症状即达高峰,半数以上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了以上的基本知识,不难将脑栓塞选项B排除。
[单选题]典型麻疹的出疹顺序是
A. 先前胸,后背部,延及四肢、手心、脚底
B. 先耳后,四肢,后躯干、手掌、脚心
C. 先额部,面部,后躯干、四肢
D. 先躯干,后四肢,最后头面部
E. 先耳后、颈部,延及额面部,而后躯干、四肢
正确答案 :E
解析: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颈部-额面-躯干-四肢(包括手足心)。为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单选题]有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可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疾病包括
A.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B. 主动脉缩窄
C. 肾血管性高血压
D. 嗜铬细胞瘤
E. 肾实质性高血压
正确答案 :A
解析: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可引起高血压、低血钾的疾病主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指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所致的综合征。因醛固酮具有保钠、保水、排钾作用。水钠滞留导致高血压;尿排钾增多导致低钾血症;因此原醛症的特点就是低血钾+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是指双侧或单侧肾动脉主干或分支狭窄而引起的高血压。其特点为高血压伴上腹部和背部肋脊角处有高调血管杂音。肾实质性高血压是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其特点:在发现血压升高时,已经有尿改变和肾功能不全。主动脉缩窄多为先天性血管畸形,特点为上肢血压高与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的反常现象。主要原因为主动脉缩窄部位以上的供血增多,血压增高;而缩窄部位以下供血不足,血压降低。在肩胛间区、胸骨旁、腋部可有侧支循环动脉的搏动和杂音或腹部听诊有血管杂音。主动脉造影可确定诊断。嗜铬细胞瘤起源于嗜铬细胞的肿瘤,它间断或持续地释放过多的儿茶酚胺。典型的发作表现为阵发性血压升高伴心动过速。常见继发性高血压有:肾实质性高血压——先有肾损害再有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高血压十血管杂音;原醛——低血钾+高血压;嗜铬细胞瘤——血压突升突降+心动过速;主动脉缩窄——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不高或降低的反常现象。
[单选题]男,45岁。突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后血压70/40mmHg,心率34次/分,该患者应选用的药物是
A. 阿托品
B. 普罗帕酮
C. 利多卡因
D. 胺碘酮
E. 多巴酚丁胺
正确答案 :A
解析:经心肺复苏后血压70/40mmHg,心率34次/分提示严重心动过缓,应立即给予阿托品1mg静脉推注(反复)、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反复)、碳酸氢钠1mmol/Kg静脉滴注。
[单选题]对骨折诊断中X线检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X线摄片时,只需将骨折断端包括在内
B. 对不易明确诊断者,需加拍对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
C. 高度怀疑但X线片未见骨折征象者,应于伤后2周复查X线片
D. 怀疑骨折时,应常规进行X线检查
E. 确诊骨折时,仍需进行X线检查
正确答案 :A
解析:凡疑有骨折均应常规进行X线检查,可以显示临床上难以发现的不完全骨折、深部骨折、关节内骨折和小的撕脱性骨折等。即使临床上已经表明为明显骨折者,X线拍片也是必要的,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移位情况,对于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骨折的X线检查一般应拍摄正侧位片,需包括邻近一个关节在内。必要时拍摄特殊位置的X线片,如跟骨拍侧位和轴位片,寰枢椎拍张口位片。对不易确定的损伤还需拍对侧相应部位的X线片,以便能进行对比。临床表现严重但拍片未见明显骨折线者,应于伤后2周拍片复查。
[单选题]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好发年龄是
A. 6~9岁
B. 10~11岁
C. 12~14岁
D. 15~17岁
E. 18~20岁
正确答案 :C
解析:本病好发于12~14岁的好动男孩,多为单侧。发病前常有参加剧烈运动或外伤史。表现为胫骨结节处疼痛,轻度肿胀并伴有压痛,活动后加重。
[单选题]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支气管哮喘
B. 血清病
C. 药物过敏性休克
D. 接触性皮炎
E.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正确答案 :E
解析:(1)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有青霉素过敏反应、支气管哮喘等。(C错)(2)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变态反应或细胞毒型变态反应,例如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对)。(3)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如肾小球肾炎、血清病等(B错)。(4)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性变态反应。它是由 T细胞介导的。常见的类型是:接触性皮炎。(D错)
[单选题]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免疫球蛋白(Ig)是
A. IgM/IgD
B. IgM/IgG
C. IgA/IgE
D. IgM/IgA
E. IgE/IgD
正确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核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涉及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其细胞溶解机制如下:①补体经典途径激活后形成的膜攻击多合物裂解细胞;②抗体介导的调理吞噬和ADCC效应。IgM/IgG具有补体Cq结合点,与靶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经典途径使靶细胞溶解破坏。此外,IgG抗体与靶细胞结合后,还可通过其Fc与吞噬细胞/NK细胞表面FcrR结合而产生调理作用和ADCC效应,使靶细胞溶解破坏。本题正确答案为B。IgD、IgE、IgA恒定区无补体Cq结合点,与靶细胞特异性整合后,不能激活补体使靶细胞溶解破坏,因此A、C、D、E为错误答案。
[单选题]小肠作为吸收主要部位的原因,错误的是
A. 小肠黏膜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B. 小肠含有丰厚的平滑肌
C.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长
D. 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E. 小肠黏膜表面积巨大
正确答案 :B
解析:作为重要的吸收部位,小肠具备多方面的有利条件:①吸收面积大;②绒毛内富含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纤维网等结构;③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已被消化为结构简单的可吸收的物质;④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一般为3~8小时。